《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王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秉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导向,以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核心,通过多维发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构建立德育人新格局,
深耕课堂主渠道 推动教学创新实践
课堂作为“三进”工作的主阵地,学院将其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与价值浸润的核心载体,持续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育人模式,着力打造思政“金课”。教师们以赛促教,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展现教学实力,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同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让“三进”工作融入日常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模式,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通过组织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多元评价主体与多种评价方式,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拓宽育人新阵地 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院主动拓宽“三进”工作新阵地,打造多层次育人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更广泛。深耕网络阵地,实施“千问千答”计划,开设相关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形成由思政课教师、学工干部、专家学者、青年朋辈共同参与的问题链式育人模式。同时,持续开发线上思政课程、开展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与交流渠道。
融通校内外平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依托陕西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联合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厚植文化自信。借助中国城乡建设和文化传承研究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资源。
凝聚多部门力量,构建全方位育人新生态。与校内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联合开展学术沙龙、志愿服务、“青马筑学”等活动;与教务处合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生院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全校协同推动“三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各类保障支撑 夯实育人阵地建设
师资队伍与制度建设是“三进”工作的重要支撑,学院持续发力筑牢基础。在师资建设上,坚持引培并举。以柔性方式引进国内知名学者,同时吸纳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为学院注入活力。组织教师参与境内外学术交流、邀请专家讲学,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或访学;完善激励机制,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与奖项,激发工作热情与创新能力。
在机制保障上,推进多维协同。完善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涵盖教学计划、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建设,凝练研究方向,推动学科内涵发展。
将“三进”要求融入学生管理服务,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实践养成项目化、成果评价可视化,通过读书分享会、理论宣讲、实践调研等活动及评优评先等指标,让“三进”落地见效。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督导,通过领导听课、督导组检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师生状态,确保“三进”工作扎实推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课堂革新、阵地拓展、保障强化,让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走深走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