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 >社会与法>正文

积怨三年终破冰 河南内乡法院多元调解巧解脚手架“心结”

2025-07-24 14:09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聂传青 郭贝   近日,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派驻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多元解纷机制,成功调解一起因脚手架借用引发的纠纷,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案情回顾:
  王某自有一批脚手架,零星出租脚手架兼自用,市场出租价格为4元/套/天。2022年3月15日,李某从王某处借用脚手架2套,起初约定短期使用后归还。然而,此后李某却一直无故占有这两套脚手架。王某多次催要,李某直至2025年4月3日才返还了部分组件,但仍有7个脚手架接头未归还。王某认为,李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其合法财产权利,不仅导致脚手架无法正常出租获利,还造成了经济损失,为此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按照出租价格支付自2022年3月15日至2025年4月3日期间的占用费,共计8904元,并返还剩余的7个脚手架接头。
 法院调解:
  内乡县人民法院派驻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案件后,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将案件情况派发给乡镇,同时主动牵头,联合辖区法庭、辖区司法所及专业律师组成调解团队,前往王店镇四张村开展调解工作。到达乡镇后,调解团队首先与乡镇村组工作人员召开碰头会,对前期了解到的案件情况进行充分交流,为后续调解工作做足准备。
  但调解工作一开始便困难重重。原来,原被告双方此前合作时就因经济纠纷产生过矛盾,积怨已久,双方在调解过程中抵触情绪极大。被告认为原告此前拖欠其工钱未给,逢年过节去要账实属无奈;而原告则觉得被告过年期间上门要账,甚至将自己起诉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使其颜面尽失,故而想通过此次诉讼让被告难堪,甚至扬言要影响被告闺女高考。针对这一复杂局面,调解团队决定采用“背对背”的调解形式,从人情角度入手,以事实为对照,以法律为准绳,逐步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调解团队成员分别与原被告展开“背对背”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委屈。在与原告交流时,工作人员站在原告的角度,理解其因脚手架被占用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其过高诉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其理性看待此次纠纷。面对被告,调解团队则强调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诉讼耗时耗力,还可能导致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尽快妥善处理此事,既能避免法律风险,也有助于修复与原告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经过数小时不间断的努力,双方原本强硬的态度逐渐出现松动。原告王某开始反思自己索要高额费用的合理性,被告李某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此时,法院工作人员乘胜追击,精心挑选并详细讲解了多起类似案例,通过真实的司法判决结果,让双方清晰、直观地认识到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终于,在调解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被成功打动。原告自愿撤回起诉,被告当场决定支付2000元,这起持续多年的纠纷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内乡县人民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基层化解矛盾,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也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