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历史人物>正文

跨越七十余载,三代接力寻根!宁化籍革命烈士赖官宜“归家”记

2025-07-23 13:20 来源:《祖国》杂志

“能找到外公的故乡,能把他的珍贵革命遗物交给组织,我们很欣慰。”7月11日,家住河北省保定市的李斌先生在电话中聊起了为外公——宁化籍英烈赖官宜寻亲的事,心情激动不已。

2024年8月1日,李斌将外公赖官宜的遗物——一枚珍贵的“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抗战八年纪念章”及其他革命文物,正式捐赠给河北革命军事馆筹建办公室永久收藏。革命烈士赖官宜——这位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最后的旅长,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归家”。

 

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抗战八年纪念章

此前,2024年1月4日,李斌专程来到宁化,将一份厚厚的档案交给中共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这份档案,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也揭开了这家三代人七十多年的寻亲故事。

生于苦难,投身革命

赖官宜,1917年出生于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高峰村寺背岭开子山木马山(今属高峰村)。童年贫苦,年仅十岁就被迫到治平毛边纸厂当童工,深尝底层纸工“后生走纸槽,年老挽竹筒(讨饭)”的悲苦,目睹亲人离散。

 

赖官宜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挺进闽西。3月红四军一纵队派出一支7人红军小分队,由中共长汀县委指派党员马炳章作向导,从新桥经三坑口,首次进入寺背岭,宣传革命思想,充分发动群众,组建赤卫武装,赤卫队员大部分都是纸业工人。身为纸厂工人的赖官宜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信念。1930年6月,宁化地下党响应红军号召,发动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并取得成功。7月5日,宁化特区委书记徐赤生在曹坊小罗溪山坡上主持召开特区委扩大会议,将暴动武装整编为宁化赤卫大队。7日宁化赤卫大队开赴治平彭坊打土豪筹款。听闻红军纪律严明、打土豪分田地的事迹,13岁的赖官宜毅然加入宁化赤卫大队,踏上革命征途。

 

20世纪80年代宁化县治平公社关于赖官宜的记录

戎马一生,血洒疆场

1930年参加革命后,赖官宜由地方武装转入红军主力部队,历经多次整编。他先后在红三十五军、独立第三师、红十二军担任通信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在新编红二十二军任通信员,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时负伤。伤愈后调至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部警卫班,担任师长李聚奎的警卫员。1934年10月,赖官宜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出潇水、战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为掩护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险境、打开北上通道建立奇功。1935年8月,李聚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赖官宜随李聚奎调三十一军工作,历任通信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赖官宜历任129师师部通营营级特派员、冀南军区军直总支书记、第三军分区组织股长等。1940年,他在新编第九旅27团任营教导员。因部队精兵简政,27团划归第五军分区,五分区管辖衡水、武邑、枣强、景县等地。1943年,他任第五军分区景北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1944年初,到太行平原分局整风学习后,调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任独立一团团长。

1945年12月,冀南军区组建独立旅(后称独四旅),赖官宜任第11团团长。1947年3月豫北战役中,独四旅旅长赵海枫重伤牺牲,副旅长何济林代理旅长。4月攻打安阳崔家桥据点时,何济林负伤撤离。赖官宜临危受命,代理独四旅旅长,指挥部队连续作战,攻克汤阴、崔家桥、安阳机场等多处据点,出色完成任务。其间他新伤感染、旧伤复发,仍坚持指挥。1947年5月初,他担任独四旅旅长,率部进攻安阳,5月下旬奉命改为围困安阳城,以吸引敌援军,支援主力部队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6月中下旬,赖官宜伤势恶化,被送回冀县区医院救治,月底不幸逝世,年仅30岁。此时,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独四旅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十纵28旅,独四旅番号取消,赖官宜成为这支英雄部队最后一任旅长。

临终嘱托,三代接力

赖官宜早年离家投身革命,因怕家人担忧反对,从未告知亲人详情,牺牲前未能尽孝,成为毕生遗憾。临终前,他嘱托妻子朱寒石:福建解放后,务必代他回乡告慰母亲。

朱寒石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人,抗战时期曾任冀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她牢记丈夫遗愿,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次致信宁化县寻亲。然而,由于赖官宜仅知家乡在“宁化县木马山村”(实为高峰村的自然村),地址模糊,加之当年通讯落后,直至1963年朱寒石去世,寻亲未果。

他们的女儿朱荣珍(因战争年代寄养在河北舅舅家,随母姓)继承母志,继续通过档案寻亲。但受限于战争年代档案散佚,仅在宁化县查到1964年登记的“失踪军人赖观沂”卡片(姓名音近),记录其1933年后“无音讯,生死不明;家中无人”。1981年,朱荣珍通过保定市民政局发函寻亲,有关部门在档案中补充相关记录,只是朱荣珍一家人并不知情。2015年朱荣珍离世,寻亲的重任落在她的儿子李斌肩上。

寻亲圆梦,情系桑梓

赖官宜烈士最初安葬在河北省冀县,解放后迁葬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只是这里仅存1945年前的档案,多年来李斌一直在寻找外公的故乡。

2022年,转机出现。李斌偶然在网络平台看到一条关于“木马山村”的视频经联系作者确认其位于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高峰村。李斌立即联系当地政府,踏上了寻亲之路。在木马山村,他终于见到了族亲,尘封75年的家族血脉重新连接,圆了外公赖官宜、外婆朱寒石、母亲朱荣珍的夙愿。

 

赖官宜故居

如今,李斌已将外公赖官宜烈士的档案、遗物交给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和河北革命军事馆筹建办公室,外公故乡的发展成了他的又一份牵挂。

 

2024年8月1日,李斌(左三)向河北革命军事馆捐赠外公赖官宜烈士的遗物

木马山海拔1328米,由于种种原因,这里没有通公路,现在住户极少。“我很想出一份力改变这里的面貌,修缮外公的故居,让人们记住这位英雄。”李斌说。/王国平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