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贾小凯 在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五龙庙村正经历着乡村振兴的关键转型期。这个曾经基础薄弱的村庄,如今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特色烤烟种植产业初具规模,防汛抗旱体系加紧完善,一桩桩、一件件,都牵动着全村人的心,也考验着村“两委”班子的担当。就在这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个特殊的场景,成为诠释基层干部初心与使命的生动注脚:村干部李为建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扎着输液针,药液正缓缓滴入,右手却忙着处理桌上的文件和表格,一旁的输液架安静地立着。
李为建在五龙庙村工作已经整整八年。近期连续多日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患上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声音沙哑。村医和家人看他脸色不好,都劝他回家休息两天。“老李,回去躺躺吧,工作放一放。”面对关心,李为建摆摆手,声音不高但很坚持:“我在村里干了这么多年,这些事都熟悉。现在村里正忙,我歇着心里也不安生,这点病扛得住。”他只在村卫生室做了简单处理,便回到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继续工作。
对于五龙庙村来说,这些工作看似平常,却件件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环境整治关系到家家户户的生活品质,汛期安全排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政策宣传落实更是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利益。李为建心里装着这些事,放不下。他熟悉村里的每一户情况,很多工作有他参与,效率更高。
有村民看到这一幕,感慨地说:“为建叔真是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在办,看着都心疼。”同事们也深受触动,在党支部书记罗红国的带领下主动分担了更多工作,大家配合得更加紧密。办公室角落里那副输液架,默默地记录着这位老村干的日常坚守。没有豪言壮语,李为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扎根基层农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村民的事,就是最大的事。身体不舒服可以打点滴,但工作不能撂下。
李为建的坚持,是五龙庙村干部队伍踏实作风的一个缩影。在曲屯镇,在镇平县,乃至在全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正是有无数个像李为建这样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基层干部,他们扎根乡土,熟悉民情,心怀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付出。他们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点滴的坚守和朴实的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筑牢了乡村治理和振兴的根基。他们以行动证明,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在每一项关乎民生的工作中,基层干部的身影,就是最坚实的依靠。点滴药液,正如同这些基层干部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无声地滋养着他们守护的土地和人民。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