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生态旅游 >能源动态>正文

西藏陆相火山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2025-07-21 14:15 来源:《祖国》杂志

 西藏,是神秘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就是在这样空气稀薄的地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陈伟,创新性的应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理论,集成遥感高光谱、化探、物探等技术手段,在西藏多旋回陆相火山覆盖区发现了首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鑫龙金矿。


“深入”空白区

与火山作用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在藏北发育上千公里的陆相火山岩,其金的地球化学异常显著,砂金矿广泛发育,但受多旋回火山“深覆盖”作用影响,找矿难度极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在西藏空白区的陈伟,脚下的路,虽然崎岖不平,但希望之火却在熊熊燃烧。

矿产多藏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地。由于人烟稀少,其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尤其是藏西北,高海拔的地理位置,让空气都变得极其稀薄,天气更是变幻无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陈伟仍坚持带领团队,长期坚守,原因很简单,这里有国家需要的矿产。

得天独厚,是陈伟对西藏矿产资源的定位,事实亦是如此。根据多年的地质勘查,在西藏已经发现了三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怒江成矿带等多条成矿带,其中,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铜、铬、锂等更是西藏的优势矿种。西藏以盛产砂金而著名,悠久的淘金史与找矿史预示金找矿潜力巨大。但据统计整个西藏查明的岩金资源量不足250吨,藏北地区(后简称藏北)岩金资源量不足50吨,这显然与西藏优越的成矿背景不相符。在藏北,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根据砂金溯源的找矿思路来进行岩金矿找矿工作,自崩纳藏布砂金矿1918年被发现以来,藏北岩金矿找矿百余年未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困扰地质工作者的世纪难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自然资源部“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科技创新团队”“自深地探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核心骨干,陈伟深耕西藏陆相火山岩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找矿勘查和理论研究十余年,构建了陆相火山岩覆盖区深部成矿系统多元信息综合探测模型。找矿经验丰富的他,不仅带领团队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根据先进的成矿理论认识,通过科学研判选区和系统详实的地质调查工作,在西藏陆相火山岩区发现了被命名鑫龙金矿的金矿床。

与其他矿床不同,这是西藏陆相火山岩区首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作为发现者,陈伟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地质科学院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毫无疑问,这项发现为西藏乃至国内陆相火山岩地区金的找矿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矿床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矿床的踪迹,以其以此来支持经济和技术发展。鑫龙金矿矿化蚀变规模大,矿石品位高,成矿潜力巨大。

矿区发育硅化、绢云母化、明矾石化、叶蜡石化、高岭石化等蚀变。其中,金主要以微细粒自然金形式存在,且较为发育,部分矿样在同一显微视域中可见数十粒自然金存在。

通过初步勘查工作,团队目前共发现3条矿化带。目前只对二号矿化带内的Ⅰ、Ⅱ矿体进行少量的钻孔验证。其中,以钻孔ZK0701见矿效果最好,最高品位高达545g/t,可圈定累计视厚度68米的矿体,最厚的主矿体55米,单孔平均品位高达17.97g/t,经钻孔和物探工作初步验证,推断Ⅱ号矿体呈近直立产出,走向上延伸超960米,倾向延深超260米,仅Ⅱ号矿体远景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以上。

 “我们以为很了解大自然,但其实了解的永远只是真相的一部分。”在空白区发现的鑫龙金矿就是最好的证明。

拓展“新发现”

在经典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中,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和斑岩铜矿密切相关,一般产出在斑岩铜矿的顶部或外侧。

陈伟团队依据这个理论,围绕鑫龙金矿,拓展勘查,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组合,通过高精度磁测,他们在鑫龙金矿东1公里处发现直径约2公里的环状高磁异常,地表异常查证发现地表发育大面积的孔雀石化和角岩化,激电中梯测量显示深部存在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率异常,以上证据表明在环状高磁异常下部可能存在斑岩铜矿。

在鑫龙金矿南2.5公里处还发现郎美拉金矿。通过探槽控制,郎美拉金矿初步控制4条矿体,蚀变主要以硅化为主,矿化主要以黄铁矿、黄铜矿和自然金为主,矿石主要以含角砾的次生石英岩,可能为斑岩成矿体系远端的金矿床。在环状高磁异常东北1公里处发现有茶仑铅银矿点,蚀变主要以硅化为主,矿化主要以方铅矿为主,该矿点呈脉状产出,规模有限,宽约0.5米,地表出露约30米,但品位较富,3件捡块样品位介于36.94%-49.70%,平均品位为43.85%,银介137g/t-458g/t之间,平均品位326g/t。该铅银矿点可能为斑岩铜矿外围次浅成低温热液型的铅银矿。

综上,在西藏当惹雍错西鑫龙-郎美拉一带存在完整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成矿系统,该系统具有发现2个大型以上金矿和1个大型以上的铜矿的找矿潜力,为当惹雍错西铜金资源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支撑了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

提及未来,陈伟也有着自己的五年计划,即,继续开展陆相火山岩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理论研究,研发陆相火山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系统研发的绿色勘查技术,综合集成关键控矿地质条件和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构建西藏陆相火山岩深部铜金成矿系统多元信息综合探测模型,形成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成果。(供稿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