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宏大格局中,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比绣花,要针针入孔,丝丝入扣。今年以来,兵团第十三师哈密垦区公安局尖尖墩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实际,深耕主动预防警务,创新“五联五防”工作模式,着力解决“人口多、行业场所多、案件多、接处警多、交通事故多”难题,在“治”上求精细,在“融”上促共治,在“效”上出实招,力求服务出实效、治理出精度、防范出成果,以“绣花织网”功夫编织基层治理“幸福图”。
“人口多”怎么办?
网格化+大数据 让服务管理更精准
辖区人口近8万,人员结构复杂、需求多元。尖尖墩派出所创新“网格+警格”融合机制,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联合属地社区(连队)建立“人口动态档案”,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实行“一户一档、一人一报”管理。
“以前租客换得勤,我们报备麻烦,警察上门核查也不方便。”辖区紫云苑小区房东李女士说。尖尖墩派出所积极推行“微信警务室”,可以随时随地线上办理,帮助职工群众省去繁琐的办理手续。同时,联合社区(连队)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代办户籍”“送证上门”等服务,今年以来,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
“场所多”怎么办?
分级管+智慧控 让安全防线更牢固
辖区有KTV、酒吧、物流园、夜市等行业场所200余家,治安隐患多、管理难度大。尖尖墩派出所推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对台账完善、消防达标、无投诉的场所标记“绿色”,减少检查频次;对存在轻微隐患的标记“黄色”,限期整改,加大检查频率;对多次违规的标记“红色”,联合多部门开展约谈,对仍未整改的责令停业整顿。
今年以来,通过分级管理,尖尖墩派出所辖区行业场所警情同比下降12%,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案件多”怎么办?
小案快破+源头防 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辖区年均接报案件800余起,其中,盗窃电动车电瓶、入室盗窃等民生类案件占比超5%。小案连民心,破案就是最好的安全感。尖尖墩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进一步优化办案技巧,引入新型技术手段,实现案件快侦、快破。
4月初,辖区内一早连续接到5起车内财物被盗案报案,案件办理队调取40余处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6小时内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追回被盗损失2000余元。社区警务队同步开展“以案说法”宣传,指导职工群众安装“智能防盗锁”,发放反诈、防火手册5000余份,从源头压降发案率。
“警情多”怎么办?
规范化+温情化 让警民关系更和谐
入夏以来,各类矛盾纠纷类警情占比上升,如何让每一起警情都处置的高效、暖心?尖尖墩派出所严格按照现场警情处置应对方法,明确纠纷调解、救助服务等办理流程,持续发挥“社区警校”作用,邀请退休老干部、社区书记、志愿者加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困难找警察,但有些事警察管不了,我们得帮职工群众找到‘正确打开方式’。”社区民警高天说,一对夫妻因家庭矛盾报警,民警到场后发现是长期沟通不畅导致的误会,便联系妇联介入,组织“家庭茶话会”,最终化解了心结。
“交通事故多”怎么办?
全时段+全覆盖 让出行更安心
辖区主干道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早晚高峰拥堵严重。尖尖墩派出所积极贯彻师市公安局党委“强目标、强措施、强统筹”的工作部署,以“降事故、降隐患、降车速、提升宣传精准度”为抓手,积极开展“一盔一带”整治工作和“亮尾行动”,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不做无效巡逻,做有效巡控。
紧盯“人、车、路、企”四要素,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压实定人、定岗、定责三项职责,实行“一患一改”,依托“数据+人力”的综合手段,积极排查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查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严防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今年以来,制发交通重大风险隐患提示函17份,下发整改通知书23份,为辖区12000余辆车张贴反光标识,有效压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五多”压力到“五安”成效(治安安全、出行安全、场所安全、数据安全、民生安全),第十三师哈密垦区尖尖墩派出所用“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以“警察蓝”守护“烟火气”。正如辖区职工群众所说:“以前觉得警察就是抓坏人,现在才知道,他们管的事儿这么细——帮我们找孩子、调纠纷等等,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这份踏实,正是兵团公安基层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实。(刘文晶 魏浩)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