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抚今追昔>正文

红色家风永传承:王继雄对话谢飘 共话“永远为人民”精神

2025-05-26 16:51 来源:《祖国》杂志

近日中康仁爱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会议室王继雄董事长郑重接过谢觉哉与王定国之子谢飘递来的书法——“永远为人民”,墨迹在宣纸上流淌着岁月的光辉这幅由老红军王定国生前亲笔书写的墨宝,成为串联两代人精神传承的纽带,更昭示着新时代企业家对红色基因的坚守。

 

“母亲常说,谢老(谢觉哉)床头永远放着三件东西:马灯、法律书和乡亲们的来信。”谢飘的讲述将时光拉回延安窑洞。作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在担任内务部长期间推动制定《选举条例》,而王定国则奔走乡间落实妇女参政。这对革命伴侣的相处之道,始终围绕着“民”二字展开——谢觉哉在最高立法机关笔耕不辍,王定国倾听民声。

这份“俯身听民声,直腰担道义”的家风,在和平年代依然延续。谢觉哉不仅是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更以“人民公仆”的朴素情怀深刻影响了王定国的人生轨迹;而王定国则以长征精神为底色,将这种思想融入晚年社会活动中,形成了跨越时代的红色家风传承。王定国晚年发起成立中国长城学会,九十高龄仍为贫困地区儿童奔走,用行动诠释“永远为人民”不是口号,而是代代相传的生命状态。她书写的这五个字,墨迹间依稀可见当年在长征路上搀扶伤员的坚定,在司法改革中据理力争的执着。

 

谢飘鼓励王继雄,作为王定国的同宗亲属,前辈嘱托转化为适老产业的创新实践。谢觉哉、王定国前辈“永远为人民”的嘱托,在今天就是构建人人可享的老龄化解决方案。王继雄讲道,红色基因化作银色纽带,联结着政府智库的政策研究、适老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社区志愿者的温情服务。当老年食堂采用营养大数据定制餐谱,当社区公园增设认知症友好花园,这些细节都在诠释新时代的“人民性”。

 

活动临近结束,王继雄的陪同下,谢飘参观了适老评价与认证服务中心样板间“谢老当年在《边区群众报》发文强调‘尊老不是施舍,而是文明底线’,这与我们推动的适老型社会不谋而合。谢老曾说‘法令要有温度’,我们做适老产业更要有人文温度。”王继雄轻抚王定国的墨宝,“‘永远为人民’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要真正为老年人提供爱心、孝心、暖心、安心、省心、同心、责任心七心服务’,这也正是我们企业和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宗旨和初心。”王继雄带领团队聚焦科技赋能适老产业,坚持传统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

 

窗外阳光正好,在由谢飘、李伟、王继雄编著即将出版的创建适老型社会专著《论银发经济》上,光点如繁星闪烁,恰似当年长征路上的火把,照亮中国老龄社会的未来之路。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革命年代的为民情怀与信息时代的生态思维完成交融。王定国书写的“永远为人民”,正通过适老型社会的构建,转化为代际共融的社区、智慧包容的设施、老有所为的舞台。这或许就是红色家风最富生命力的传承——让精神血脉在解决社会痛点的实践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李学叶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