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正文

前端排查网格化、中端调解多元化、末端跟踪长效化 ——平乐构建“全周期”调解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2025-05-15 09:57 来源:《祖国》杂志

在日常里,邻里摩擦、家庭纠纷、琐事矛盾偶有发生,这些看似细微的 “小磕碰”,若不及时化解,可能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大隐患”。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公安局积极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创新建立“前端排查网格化、中端调解多元化、末端跟踪长效化”的工作体系,构建“全周期”调解机制,用法治定纷分止争,以情理化解心结,将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切实筑牢社会和谐“第一道防线”。

前端排查网格化,纠纷化解在萌芽

邻里间的情谊本应如潺潺溪流,温润绵长,然而423日,一场因屋边果树地界不清引发的纠纷,却让大发乡某村的谭某某与邻居两家关系陷入了僵局,双方各执一词,言语间的争执不断升级,眼看着一场邻里冲突就要爆发。

得知消息后,大发派出所民警及村辅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解,过程中,民警采取“三步工作法”:首先安抚情绪,让双方冷静下来;接着仔细倾听,梳理争议焦点;最后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放下芥蒂,达成和解协议。“多亏民警及时调解,不然我们几十年的老邻居就要闹僵了。”谭某某事后感慨道。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得益于平乐县公安局创建的“一村一辅警”网格化排查机制。该机制通过落实“三勤”工作法——勤跑腿、勤排查、勤沟通,组织147名村辅警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每日巡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成为活跃在村屯一线的“平安管家”。

“我们的村辅警就像移动的‘调解站’,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矛盾纠纷。”平乐县公安局政委刘勇介绍道,通过将调解力量下沉到村屯一线,80%以上的纠纷都能在萌芽阶段得到妥善解决,有效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中端调解多元化,定纷止争显成效

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平乐县公安局创新建立“1+5+N”多元调解机制,在各村(居)委建立警务室,设置“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站”,以1个派出所警务室为枢纽,联合政府、司法所、村委会、乡贤会、律师团等5方力量,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匹配专业调解团队。目前已在全县147个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站”,形成“警调衔接、部门联动、乡贤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矛盾纠纷依法、高效、快速处置。

4月11日,一场因持续干旱引发的叔侄用水纠纷在水源村爆发。此时正值果树挂果和蔬菜采收的关键期,两家为争夺有限的水源争执不下。附城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启动多元调解机制,民警从法理角度阐明用水权益;农技专家提供科学灌溉建议;村中长者以亲情进行劝导。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时段轮流用水”的协议,既解决了当下矛盾,又维系了亲属感情。

“这种‘法律+亲情+专业’的调解模式特别有效。”参与调解的民警介绍道,针对家庭、邻里等特殊关系的矛盾纠纷,单纯讲法理往往难以奏效,需要多方力量配合。

末端跟踪长效化,社会治理谱新篇

“梁警官,多亏您上次的调解,现在我们邻里关系好多了!”428日,平乐镇环城街居民秦某对上关派出所回访民警感激地说。就在几天前,一起因停车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在这里得到圆满解决。

4月24日上午,上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环城街有邻里纠纷。值班民警梁俸瑞赶到现场时,居民陈某某和秦某正为停车问题争执不下。原来,陈某某长期将车辆停在秦某家门口,影响了秦某家的正常出入。民警没有简单地进行说教,而是先稳定双方情绪,待双方平静后,民警开始耐心倾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各自的诉求。

“我们采用‘五心’工作法,即耐心、热心、诚心、公心、细心,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调解的温度。”上关派出所所长何熹说道。在调解过程中,民警既讲法律条文,又谈邻里情谊;既指出问题所在,又帮助寻找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陈某某承诺规范停车,秦某也表示谅解。

调解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结。平乐县公安局还建立了跟踪回访机制,即在调解成功后1周内电话回访,1个月内上门走访,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同时,针对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纠纷,民警则会耐心进行解释,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样的调解故事在平乐县并非个例。自2025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1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5.63%。“我们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通过每一起调解案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平乐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吴江辉表示。(刘文晶 王文华)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