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艺术人生>正文

以艺术铭刻乡愁 以设计对话天地——记新疆灵魂设计师魏小未的使命与大愿

2025-05-14 15:01 来源:《祖国》杂志

  在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上,资深设计师、新疆宜格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魏小未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她宛如一位文化行者,用天赋与热爱书写着一部独特的文化史诗。她的创作深深扎根于西域的苍茫古道、古城遗迹与多元文明之中,同时又以超前的视野赋予传统以未来感。这种既厚重又灵动的设计语言,被业界赞誉为“灵魂设计”——每一笔勾勒,都是对新疆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历史文脉的当代转译。


 天赋如泉,使命在肩:从自然中汲取灵性的创作之旅

  魏小未的才华,仿佛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她坚信,新疆的荒漠、绿洲、雪山与古道之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而设计师的使命,便是以一颗纯净之心与这些自然元素对话。在她的眼中,创作从来不受限于工具与形式,无论是传统的笔墨纸砚,还是现代的数字技术,都只是她思想的载体。她曾说:“创作时若无人喊停,创意便无尽无止。”这种近乎禅意的专注,让她的作品既承载着丝路千年的沧桑历史,又跃动着面向未来的蓬勃生命力。


  从小,魏小未便对新疆的自然与人文有着敏锐的感知。那些在荒漠中顽强生长的红柳,在雪山下静静流淌的河流,在古道上回荡的驼铃声,都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源泉。她常常深入新疆的角角落落,驱车行驶在广袤的大地上,在古城废墟中聆听历史的回声,在荒漠红柳下感悟生命的韧性。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成为她创作的根基。


 双重担当:企业家的坚守与艺术家的不羁
  作为设计院的掌舵者,魏小未秉持着“长而稳”而非“短而快”的商业哲学,将诚信与感恩视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在创业初期,她与学长共同成立工作室,开启了新疆文旅设计的破冰之旅。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运营理念不同,合伙人先后分道扬镳,而魏小未选择了坚持,并以她自身专业的综合把控能力,决定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为核心独立运营。魏小未的手绘及软件应用设计能力在行业中令人赞叹,在她看来,无论什么画笔或是AI,对她来说都只是设计思维表达的一种工具或手法,重要的是对设计项目本身的理解与构思。也正是魏小未用心用情的专注设计能力,打动了新疆旅游行业的决策者们。在喀纳斯、那拉提、吐鲁番等景区的早期规划中,魏小未以主创设计师身份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设计艺术手法,将生态与人文放在艺术平台上完美演绎着,她的设计理念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王小东院士的高度评价,称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气韵,这是中国评价绘画的最高标准; 新疆文旅厅资深专家顾问丁盟看了魏小未的设计作品称其为“中国的扎哈”。魏小未为了让设计作品完美落地,无论项目的远近,常常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辅导,直至落地,她说;文化景点的建设过程就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她要将冰冷的水泥砖石变成为有灵魂的构筑物。也因此,她成为新疆旅游规划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新疆宜格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发展成为涵盖规划、施工、运营的全链条设计服务机构。

  而在艺术领域,她则彻底释放自己的灵性,以直觉捕捉文化基因。从昆仑山麓到葡萄牙埃瓦斯市,她的丝绸之路长卷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艺术与无限可能的新疆”。她的设计不仅是空间的构建,更是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情对话,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艾丁湖景区大门设计方案
  乡愁与大愿:扎根新疆的文化重构者
  魏小未的乡愁,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一种以设计重构地域精神的自觉。她深知,新疆的文化基因是中原与西域千年交融的结晶,设计需要通过“深挖文化内核”而非“符号拼贴”来展现其独特魅力。因此,她以自己的设计艺术方式践行着“文化润疆”之路,她创作了一系列西域古城古迹的设计作品,将生态、历史与文化典故相融合,将西域文明转化为可感知的当代艺术。
  在温宿故城项目中,她在保留古城原貌的基础上提炼文化符号,通过城门装饰、街道布局的微调,赋予古城新的生命力。改造后的景区不仅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大大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全域发展。在那拉提景区规划中,她设计了一条与哈萨克民俗文化深度结合的游览线路,邀请当地牧民参与景区运营,保留非遗手工艺展示、传统歌舞表演等活态文化,实现了“景区造血”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她将自己比作新疆的红柳——根系深扎戈壁,枝叶低垂却傲然风雨。二十余年来,她以个人与企业之力,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文化根脉。她既与希腊学者共论昆仑神话,又以中国传统笔墨绘制“一带一路”长卷,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艺术无需喧嚣,只需以时间淬炼永恒。


  锡提亚景区实景一角
  设计理念:自然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翼
  魏小未的设计哲学可以概括为“三个尊重”:尊重历史、尊重民俗文化、尊重生态。她认为,设计不是对自然的改造,而是对其艺术潜能的发掘。因此,她主张“隐设计”理念,减少人工痕迹,利用当地石材、木材等原生材料,将景观“藏”于自然之中。例如在喀纳斯禾木景区规划中,她摒弃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及材料,转而以石木为装饰主材,用木栈道串联景点,让遍地石木变成艺术景观,她的设计既保护了生态,又让游客沉浸于原始森林的静谧之美。

  同时,她强调设计的“时间穿透力”——作品需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既承载文化记忆,又满足当代功能。在锡提亚谜城项目中,这座位于叶城的古城遗址曾是丝路南道上的商贸重镇,她的团队以“荒漠古道”为主题,将残垣断壁转化为叙事空间:通过光影装置再现商队驼铃声,以夯土变化组合间阐述了西域三十六国的故事,成为新疆旅游行业中首个“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标杆案例。


  一带一路手绘示意图
  代表作品:从新疆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二十多年来,魏小未带领团队完成了两百余处景区景点的设计方案,涵盖景区规划、古城复兴、场馆布展等多个领域。
  那拉提景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规划最佳游览线路,她每日徒步20多公里的山路勘察地形,深度了解哈萨克游牧文化的生态环境。木屋营地依山而建,马道与观景台避开生态敏感区,设计就地取材,将游牧文化与民俗活动规划设计进游客的体验心理当中去。该景区也获评“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区”。

  葡萄牙埃什特雷莫什市“共和城” ;其规划是魏小未跨国设计的代表作。她以原创卷轴《葡萄牙·丝绸之路》为蓝本,将葡萄种植园与丝路商驿符号结合,设计中欧文化交融的广场与商业综合体。该项目成为中葡文化交流的桥梁,被当地媒体誉为“东方智慧与欧洲风情的完美邂逅”。


  喀纳斯景区大门
  未来愿景:在坚守与创新中续写传奇
  多年来,魏小未在经营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做长久”比“求规模”更具战略价值。以新疆项目为例,有的项目设计费长达六七年才完成结算,因政府主管领导频繁更迭收款,但她始终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在漫长的行政周期中等待资金回笼的契机。这种跨越多个任期的账款追索经历,正是企业长青价值最现实的注脚。
  未来,她希望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联合中亚国家打造跨境文旅线路,并通过数字平台将新疆文化IP全球化。她坚信:“设计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文明的对话。”在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她与她的团队将继续为全球文旅产业注入“既古老又年轻”的东方智慧,让新疆之美照亮世界。
  魏小未的故事,是一位艺术家对故土的深情反哺,更是一个文化践行者对文明传承的答卷。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疆的浪漫与雄浑,更看到了中国设计师的格局与担当。她以灵魂为笔,以大地为纸,在丝路长风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朽印记。她的每一处景观,都成为人与自然的交响曲,奏响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强音。(文/王猛)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