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正文

山东法院发布“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2025-05-14 14:52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伍佑桃   5月1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山东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通报山东省法院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法院共受理涉外商事(含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52件、审结397件,一、二审海事案件受理1983件、审结1975件。通报内容显示,山东省法院多项创新机制和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据悉,山东省法院涉外司法工作呈现“量质双升”态势。涉外商事案件中,涉外商事纠纷288件、涉港案件121件、涉澳案件5件、涉台案件38件,覆盖俄罗斯、法国、韩国、新加坡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海事审判方面,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占比显著,青岛海事法院审结的“利莫诺”轮案等多起案件,因高效执行和解获外方赞誉,彰显“中国效率”。商事案件调撤率达45.6%,4起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库。此外,全省法院审判执行综合质效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审结各类案件241.8万件,为涉外司法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省法院充分发挥调解在涉外案件中的独特作用,将“柔性解纷”贯穿审判全流程。青岛海事法院在“努萨”轮案中,促成利比里亚籍原告与印度尼西亚籍被告主动中止新加坡仲裁程序,转而在中国司法框架内达成和解;在“利莫诺”轮案中,创新适用《海牙认证公约》,优化公文书跨国流转程序,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青岛国际商事法庭搭建的“一站式”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数字平台,整合调解、仲裁、法律查明等全流程线上服务,2024年一审案件调撤率达45.6%,为跨境企业节省诉讼成本逾千万元。
  山东省法院深度融入对外开放战略,与商务、海事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山东高院发布中英双语《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白皮书》,推广“跨境贸易全链条司法保障”等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法仲联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入选国家级改革试点。青岛海事法院依托自贸片区审判区审结案件609件,标的额达11.58亿元,并连续两年举办海事司法创新大会,推动海员救助资金池等11项国际合作成果落地。烟台开发区法院设立全国首个自贸区海事法庭,实现涉海案件专案专审,平均审理周期缩短30%。
  山东省法院积极构建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2024年审结仲裁司法审查案件2091件,否定性评价占比仅3.8%,同比下降2.2%。青岛中院首创“法仲联动”机制,与青岛仲裁委共建线上审查通道,全年高效办理案件70件,涉外仲裁裁决执行周期压缩至15日内,彰显中国司法的国际公信力。
  在跨境司法协作领域,山东省法院创新归口管理与分级审查机制,2024年办结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61件、区际案件416件。烟台中院审结的孙某某申请认可台湾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案,首创两岸房产过户司法确认程序,从立案到完成产权登记仅用时21天,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样板。青岛海事法院办理的“多米尼克某公司诉俄罗斯某公司海事请求保全案”,从扣押船舶到促成和解仅用5小时,解除扣押放船更创下1小时的“全球纪录”,被外方当事人誉为“不可思议的效率奇迹”。
  与此同时,发布会上公布的9起典型案例,涵盖国际货物买卖、海事保全、仲裁司法审查等领域,凸显山东法院在涉外法治中的规则创新。据了解,这些案例不仅统一了裁判尺度,更为国际商事规则衔接提供“山东样本”。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23篇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库,1篇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
  山东高院民四庭庭长张传毅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法院将聚焦三方面工作:
  第一,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拓展“调解+诉讼+仲裁”模式,完善国际法律专家库和“一带一路”法律数据库,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高效的司法服务。
  第二,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依托与山东大学共建的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精通国际法和外语的审判人才,夯实专业化队伍基础。
  第三,优化司法协助效能:推进国际司法协助改革试点,缩短文书送达周期,提升跨境诉讼便利化水平。

  张传毅表示,山东省法院以“平等保护、规则创新、效率优先”为核心,交出了一份涉外司法的高分答卷。从“中国效率”到“东方经验”,从个案公正到制度创新,山东省法院正以法治之力护航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未来,随着“三强三优”专项活动的深入推进,山东省法院将继续书写涉外法治新篇章,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