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人大赛的舞台上,参赛者朱爱珍向全场抛出这个问题:“您记忆中妈妈最拿手的那道菜是什么?”台下掌声与泪光交织。这位头发微白却腰背挺直的“创业者”、《食无忧》平台创始人,用27年高校食堂的烟火气,重新定义了“美”的内涵。这不是青春容貌的较量,而是用热爱与责任书写的生命厚度。

从 “厨房小白” 到 “食堂女王”:27 年的烟火淬炼 1998 年,带着年幼儿子北漂的朱爱珍,以“承包北大食堂”开启人生逆袭。“第一次骑三轮车进货,抱着白菜摔得人仰马翻”“儿子在食堂长椅睡觉,脸上被蚊子咬出20多个包”……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狼狈,她的语气里带着笑中有泪的释然。从分不清猪肉牛肉的新手,到单手颠30斤大米的“食堂女王”,她用铁锅与灶台刻下岁月勋章:北大清华学子评价她的红烧肉“有亲妈做的味道”,这是比任何商业荣誉都珍贵的认可。 “高校食堂不是冷冰冰的餐饮场所,而是孩子们远离家乡时的第二个厨房。” 朱爱珍的眼里闪着光,“当我看到学生们捧着饭盒狼吞虎咽,就知道自己做的不是生意,而是传递温暖的事业。”

食品安全标准重构餐饮信任:创业者的“餐桌保卫战” 当餐饮行业被“科技与狠活”席卷——无糖奶茶甜到齁喉、火腿肠配料表令人咋舌、外卖“买家秀与卖家秀”反差悬殊,朱爱珍在61岁做出惊人决定:创立《食无忧》平台,用高校食堂的三大标准重构行业信任: 食材溯源:每棵菜都有区块链“身份证”,从农田播种到厨房烹饪全程可追溯,让“科技”回归守护安全的本质; 银发匠人:招募平均工龄超20年的老师傅,让被工业流水线取代的传统手艺,化作外卖餐盒里的安心味道; 妈妈公式:联合营养师拆解“家的味道”,将外婆的腌菜秘方、妈妈的煲汤火候转化为科学配比,让快餐也能有滋养身心的温度。 “儿媳给孙子做饭要先用试纸测添加剂,这让我心里揪得难受。”她的声音里带着痛感,“我们这代人吃过缺衣少食的苦,更知道‘吃得安心’是多么奢侈的幸福。”

站在选美舞台的 “创业者”:美是岁月沉淀的勇气 当被问及“为何您不跳广场舞而选择创业”,朱爱珍摇臂一挥说:“27 年灶台前的烟熏火燎,就是我的‘铠甲’。”在丽人大赛的舞台上,“真正的美,不是脸蛋有多精致,而是能不能让千万家庭吃得放心。” 她的参赛宣言朴素而有力:“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当我在北大食堂为学生煮面时,有人说‘您像我妈’;今天我站在这里,希望成为更多人的‘餐桌妈妈’——让漂泊者不再依赖‘化学盲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饭香里闻到家的味道。” 以味道为舟,渡情感之河:解码新时代女性的美善担当 沉思“妈妈的拿手菜”:番茄炒蛋、猪肉炖粉条、酱牛肉等——那些简单的味道里,藏着最朴素的情感寄托。 用创业回答了这个时代的餐桌之问:当科技越发达,我们越需要有人守护“人”的温度;当生活节奏越快,那些慢下来的匠心与情怀,才是最动人的美丽。 正如她在舞台上所说:“皱纹是岁月的勋章,围裙是我的战袍。只要还有人需要‘妈妈的味道’,我就会一直站在灶台前,站在传递美善的路上。” 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女性之美——无关年龄,只关热爱;无关容貌,只关担当。朱爱珍的故事,为“美善同行”作了最温暖的注脚。(文/庞瑞)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