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探索者,海南医学院的王艳丽教授,在开拓中定义时间,在创新中成就自我,一方面探索靶向纳米制剂及其临床应用;一方面,思考学院的发展,对王艳丽而言,“既要立足当下,也要铺设未来。”所以,她,与时间赛跑,与梦想同行。
家国情怀:根植于心的责任与担当
天下为公、肩负道义的家国情怀,历来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视为至宝。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智慧与力量,将建设健康中国视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有人默默耕耘,有人勇攀高峰,有人乘风破浪。2021年年底,王艳丽教授响应国家海南自贸港建设号召,义无反顾地跨越两千多公里,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深知,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人民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战略决策。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高层次人才,为海南生物医药领域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诸如王艳丽教授这样的生物医药领域杰出人才,正为自贸港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注入动力,贡献力量。
平凡人生 不凡的旅程与梦想
她,未曾有过片刻闲暇去适应新环境的节奏,也无缘驻足欣赏海南的旖旎风光。踏入海南的那一刻起,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王艳丽教授曾言,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地履行每一项职责,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满怀热情拥抱生活,既不辜负他人的期待,也不虚度每一分每一秒的光阴。坚守信念,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担当。正如璀璨的星空不介意赶路者的匆忙,悠悠岁月亦不会辜负那些有心之人。2023年,她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成功实现了海南省医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正如苏轼所言:“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她的突破不仅为海南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为海南医科大学学科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的动力,她不仅提升了海南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还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对海南人才引进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院长,王艳丽教授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推动学院的发展。她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她主导申报的“人机智能协同肿瘤精准诊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海南省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她领衔研发的科研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调控及动态可视化新方法研究与产业化》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2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海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在王艳丽教授的领导下,正面临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历程。尽管学院科研基础尚显薄弱,基础设施亟待提升,但王艳丽教授面对挑战,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理想、信念和智慧,无怨无悔。
不懈奋斗:勇攀生物医药科技高峰
生物医药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既是关乎民生保障的关键行业,也拥有高技术门槛。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更有效地发现和治疗肿瘤,科研人员将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靶向诊疗新方法、造影剂及剂型的创新,以及诊断成像技术的革新作为研究焦点。王艳丽便是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她带领团队深耕于科技创新的沃土,在肿瘤靶向诊疗这一领域,紧扣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她们坚守“聚焦难题—基础研发—临床应用”的研发理念,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社会贡献力量,为人类健康谋福祉。该团队研发的肿瘤细胞核靶向纳米荧光探针,开创了国际先例,利用肿瘤细胞膜的高渗透性,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细胞核的特异性体内靶向,高效且精准地识别和靶向肿瘤细胞,并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定量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为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在中试和临床研究阶段,该技术已经在循环肿瘤细胞体内外诊断、胃肠镜造影剂、血脑屏障开放剂等多个临床应用场景中大放异彩,展现出卓越的诊疗效果。这一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一旦在肿瘤普筛中得以应用,将大幅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肿瘤诊疗方面,这一技术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信念犹如指路明灯,照亮了王艳丽教授前行的道路。她怀揣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懈奋斗,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投入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努力为“健康岛”,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艳丽,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海南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热带药物创新与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海南省人机智能协同肿瘤精准诊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掌舵人,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她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克莱姆森大学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目前,还担任海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大健康委员会专家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主要研究聚焦于智能靶向纳米制剂的研发及其在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配套医疗器械的创新。她研发的碳基肿瘤细胞核靶向荧光纳米探针,提出的基于细胞膜通透性的肿瘤靶向新策略,成功实现了在单细胞层面上的肿瘤细胞高效精准识别与靶向治疗。这些成果为肿瘤的早期筛查、胃肠镜检查造影剂和脑瘤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此外,著有《人本主义健康学》一书,该书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李兰娟、汤钊猷、顾晓松,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姚建铨等六位著名科学家的题词推荐。该书为人民从传统的“有病治病”向“无病防病”的健康理念转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