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体育娱乐>正文

电视纪录片《东方往事》将在国家公祭日播出

2017-12-07 14:45 来源:祖国网

  1941年6月的一天,在中国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里,两位欧洲男人一起喝完了一瓶法国白兰地。它是由德国人汉斯·希伯从上海带来的。他和另一位奥地利人罗生特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们兄弟一场喝的最后一瓶酒。

  诞生于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曾经启蒙了当时闭塞的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史学家们称:它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尽管这本神话般的“天方夜谭”一样的游记,自从诞生那天起就引起了对主人公到底是否真的来过中国的争议。但来自东方古国的神秘,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踏上这条寻秘之路。

  岁月流逝,神秘依旧。
  20世纪初,世界巨变,烽烟漫卷。面临邪恶的法西斯狂潮威胁的共同命运,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将东西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不分国籍,生死与共,万众一心,挽救危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拼搏的战士里,不乏与中国人民并肩的国际友人的身影。独立自由的旗帜上也有他们血染的颜色与荣光。



  汉斯·希伯和罗生特的中国名字都是由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的医学博士沈其震起的。此时沈其震的身份是新四军的军医处长。而他的祖国正处在20世纪30年代末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民抗战之中。
  从1925年希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这位德国共产党员就已经把自己融入了东方。他被斯大林、毛泽东等着名领袖接见过,也曾在周恩来手下共事。还曾与因写作《西行漫记》一举成名的记者同行埃德加·斯诺,为中国革命的某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而希伯见毛泽东的经历,却完全出乎了他临行前的预料。
  有人回忆说:汉斯·希伯后来拼了命也要坚持要到抗日第一线,与那次延安之行有很大关系。
  1941年9月25日,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众日报》一版刊登消息,“太平洋学会的先进作家希伯,本月12日由苏北来到鲁南……抗战后,外国记者来鲁南,希伯先生为第一人。”
  希伯到山东,是他自己强烈要求的。
  新四军的领导告诉他,估计敌人的大“扫荡”即将在山东开始,劝他暂缓此行。希伯执拗地说:“许多问题,我到那儿才能找到答案!”
  八路军都领导多次劝说他离开,想送他去苏北,但他总是执拗地拒绝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如果此时他就此转身,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却一直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有人评价汉斯·希伯:
  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倒在了中国的抗日战场上。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走到生命的终点。
  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友人很多,但面对面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
  1977年11月底,中国驻联邦德国前大使王雨田因肺癌晚期住在北京医院,多次化疗后,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虚弱无力了。
  一天,他忽然把妻子、时任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的张惠新叫到床头,向她提起了自己的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情。
  在张慧新留下的笔记本里,子女们终于了解了母亲与众多的老战士们,如何在晚年几乎拼尽了最后的力气,试图寻找到一位“被遗忘的异国战友”。
  上个世纪50年代,以色列一家医院曾有一名医生遇见了二战时流亡上海的奥地利人库尔·迈曼。他问迈曼:“您是否认识一位名叫罗生特的医生?他曾经是我们医院里的一名病人。他总是说,他在中国人那里当过将军,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说的话。”
  而时间倒转到十几年前的1941年的一天,正在上海的时任新四军军医处长的沈其震也不相信眼前的那位外国人对他说的话。他怀疑奥地利人罗生特要求参加新四军不过是一时的激情。“这个给富裕生活宠惯了的优秀医生不会甘愿用他漂亮的诊所去换中国农村的土坯茅屋。去过一种最原始、最初级的生活!”
  然而,他的看法很快就被罗生特颠覆了。
  身为医生的罗生特执意要参军,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有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35岁的犹太医生、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经历家破人亡、九死一生后,终于逃亡到了中国上海。他就是后来拥有中国名字的罗生特。
  上个世纪3、40年代,中国上海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可容许犹太人避难的地方之一。安身下来成功开办诊所的罗生特,被希伯领入由宋庆龄女士倡导的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他知道了解了中国抗战和共产党新四军。
  当时正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抗日军队急需精通医术的医护人员。负伤后一定会被“神医”救治康复,是战场上的士兵舍生忘死的重要信念之一。多年以后,沈其震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当时的判断:“像他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夫,对新四军无疑是一笔财富”。
  走上战场的罗生特火线上救死扶伤,培训医护人员,传授医道仁术,“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被根据地军民亲切地称为“罗大鼻子”、“神医”、“妇女救星”。
  1942年春天,罗生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
  9年里他先后转战三大战略区,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实际职务最高的西方人。
  1949年10月,罗生特与战友们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开始想家了。提出想回奥地利与家人团聚,同时动员旧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
  当时,他的新四军老战友吴之理正好在上海。多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临行前,罗生特告诉他,自己还会回中国,并且要带着未来的妻子一起来。
  这次分别没想到,竟成永别。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事业”的国际友人。
  罗生特去世39年后,中国与奥地利共同举行了纪念他诞辰90周年的活动。
  消失了43年的这位反法西斯英雄、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卫生领导者、着名的“大鼻子医生”再次浮现在世人的眼前,并被称为是“中奥人民友谊的奠基人”。
  10月8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在北京会见了奥方高级代表团,称赞罗生特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奥地利的白求恩”。奥地利的卡明斯基对最后这个评价略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应该说,白求恩是加拿大的罗生特。”
  2003年,由对外友协主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伟大的奥地利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生平展”,同时举行了《中国的大时代——罗生特在华手记》中文版的发行仪式。该书是根据罗生特在华时的珍贵手稿整理而成的。
  时任奥地利总统的托马斯·克莱斯蒂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均为此书写了贺函。
  胡锦涛在贺函里说:“罗生特大夫从1941年到1949年间,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光辉业绩已载入史册。他是中奥人民友谊的象征,将永远为后人所缅怀。”

  中央电视台从2014年开始,追踪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与罗生特的人生轨迹,以国际视角拍摄制作了电视纪录片《东方往事》。全片共分4集,全长200分钟。再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烽火年代里,那些为挽救人类命运的勇士们中间的杰出代表人物。




  德国著名的18世纪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说过:
  “为了祖国战斗的,是一位高贵的英雄;
  为了国家的福利战斗的,比前者更高贵;

  但是更高贵的英雄,他是为人类而战斗。”

   由中央电视台出品,追踪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与罗生特的人生轨迹,以国际视角拍摄制作的四集电视纪录片《东方往事》将于2017年12月10日-13日在CCTV-10 22:00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播出,敬请收看!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