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绿都,朔风浩荡,革故鼎新,日生不滞。
从最初的“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解放思想、主动引领;从当年的“主要靠煤机吃饭”,到现在的全市转型综改的排头兵,朔州经济开发区已走过32年非凡历程。32年前赴后继,32年一以贯之,发展路上的朔州“经开区样本”,再次被放入了历史的时空坐标之中。
筚路蓝缕,以启莽林,从呱呱坠地到快速崛起,是奇迹亦是典范,如果我们将时间之轴往上拨一拨,放在10年、30年的时间框架中来审视朔州经济开发区,站在全市看开发区,这是有目共睹的蝶变,而站在开发区回看开发区,说是沧海桑田巨变一点也不为过。
回溯到32年前,也就是1992年,朔州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间是1992年11月14日,《关于成立朔州经济开发区的决定》的文件正式出台,明确为了加强管理,设立“朔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开发区内行使管理职能,全权负责开发区内行政管理和经济活动。如果说平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朔州经济开发区就是朔州市改革开放迈出的第一个坚实的脚印,是朔州跨入改革开放新征程最先打开的一扇窗口,最先搭建的一个平台。
一条火车道,一座平朔围挡,把成立之初的朔州经济开发区紧紧地禁锢在1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
“当初的开发区空荡荡的一片,学校、企业、商铺,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最大的企业就是朔唯陶瓷,用一张白纸形容也不为过。”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很多在开发区工作的老干部印象深刻。
如何破局?2016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的召开,作出了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决定:“这次开发区的改革创新发展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
自此,从2017年开始,整合扩区、剥离社会职能、三化三制、简政放权……一系列与改革相关的举措紧锣密鼓、广泛落地。
尤其是把视线集中到近五年,会发现朔州经开区的故事更是精彩纷呈。发展“颜值”更佳、“气质”更优、“含金量”更高,朔州经开区不断给人惊喜、人们也不断更新着“开发区印象”。
短短几年的时间,随着各大项目的签约、开工、建设和落地,朔州经开区依然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也不再依托原有的煤机产业,正在朝着改革开放排头兵、转型综改主战场、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大步前进。
转型崛起,逐浪追风,生于不凡,自然使命不凡,在匆忙而坚实的步履中,作为全市转型示范区、先行地、主引擎,朔州经济开发区一路风华,实现了由小区域到排头兵的开发区之“变”。
镜头一:可以“长”出什么?
最初只有1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可以“长”出什么?
在朔州经开区,笔者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全省71家工业类开发区中,考核排名第一,工业产值一项就突破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增幅9%,成为全市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朔州经开区2023年交出的亮丽“成绩单”,正是其不断解放思想、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一段时间以来,朔州经开区“党建引领——思想大解放、改革促发展”主题大讨论活动暨“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从干部群众的一言一语中不难发现,朔州经开区还是那个开发区,却也不再仅仅是那个开发区。
“不难发现,我们开发区从2017年开始整合扩区后,真正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一区五园’的规划布局,科创商务园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园区规划、临港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达到99.86平方公里。”
“不说别的,就说机构,我们也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撤销原有的15个机构,重新设立了8个内设机构、14个所属事业单位和5个园区服务中心,机构增加了12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切身的体会,开发区成立以来,省、市编办批复的机构15个,编制45名,数量不足省内同等规模开发区的1/5,随着开发区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如今,开发区解决了一直以来严重影响全区发展的机构编制问题,一大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年轻干部崭露头角,扛起了大梁。”
“具体到个人而言,机构重组、晋升渠道畅通是一方面,关键是自己到手的绩效也有了提升,有了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不难发现,改革创新千头万绪,牵住了“牛鼻子”,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仅仅是朔州经开区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实则,朔州经开区的诠释远不止于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批长期积淀的问题迎刃而解,一批转型项目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镜头二:还能“长”出什么?
先生长观念,再生长速度。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开放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成就了今天的朔州经开区。
——看经济:突出“稳中求进”,抓发展、促增长。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实体、兴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看指标:突出“保优争先”,抓重点、争一流。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强化过程管理、精准调度,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2023年为例,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增速44%;工业投资完成18.5亿元,增速21.2%;转型项目投资完成17.02亿元,占比92%;“四上”企业数完成178家,净增27家,增速17.9%;高新技术企业完成30家,新增8家,增速36.4%;产出强度完成22万元/亩,进入全省“优秀”序列。
——看招商:突出“招新引链”,抓招商、增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设立了4支招商队伍,与谷川联行、上海中产集团等2家专业机构开展市场化招商。优化全员招商考核机制,实行招商引资和绩效考核硬挂钩、硬考核、硬兑现。用足用好比较优势,全面实行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签约项目29个,签约额86.2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41.7亿元,开工率79%。省域外签约项目18个,签约额63.1亿元,全市第一。
——看项目:突出“项目为王”,抓进度、促投资。坚持把项目作为抓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紧紧围绕“2+3”产业定位,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逐渐打造形成“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达效。2023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9个,总投资216.21亿元,已开复工项目96个,开复工率97%,走在全市前列。省、市重点工程9个,总投资56.25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48亿元,完成率130%。连续组织开展4次“三个一批”活动,累计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89.6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开工率100%,投产项目达效率100%,以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看突破:突出“管运分离”,挖潜力、聚活力。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坚持政策引导、企业运营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厘清职能、分工协作,形成“管委会+公司+资金”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建、招、融、服”全链条服务架构,实现国有固定资产提质增值。目前已经先后盘活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一期工程、供热、固废、污水处理等8个项目。
以破竹之势,迈改革之步。是的,朔州经开区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百舸争流。
镜头三:还能“长”得更好?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这里咱是回家。”这是朔州经开区对企业家的诚挚邀请;
“改革高地、兴业宝地、发展要地。”这是朔州经开区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开发区大有希望!”,这是朔州经开区谋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信心……
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全面配套的硬环境加上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先说“软环境”,突出“第一保障”,抓改革、激活力。在朔州经开区,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政府都能提前想到!全区相关部门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一手做简政放权的“减法”,一手做服务加码的“加法”,为企业爬坡过坎、蓄势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尤其是“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金牌专员”服务体系,让企业心无旁骛拔节生根、茁壮成长。以2023年为例,经开区深化“承诺制”改革,实行承诺制项目59个,承诺制项目占比93.65%;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管委会出资完成7项区域评价,出让“标准地”3宗138.64亩,工业用地占比100%,储备标准地2200亩,实现“标准地等项目”;深化“全代办”改革,打造“全生命周期金牌专员”服务,实行“一窗办、马上办、专业办、全程办、集成办、一次办”,先后领办代办项目61个,占立项项目总数的81.3%;实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新增经营主体3835户,达到1.16万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再说“硬环境”,突出改造提升,强配套、提品位。省级重点工程朔州迎宾大道顺利实现全线通车,有力保障朔州机场通航;高铁站(站前广场)建设如火如荼;投资8亿元的科技创业园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工程,目前51个厂房单体已完成28个基础回填;完善园区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招商引资条件固然重要,但服务和环境同样重要,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今,朔州经开区这片热土已然成为要素集聚磁场、企业成长沃土、投资兴业宝地。
奋楫扬帆,再登新程,发展关口在前,不“闯”则无以过,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千钧重任、任重道远、道阻且长,朔州经开区如何加速推进,续写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既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读懂一个城市实现命运伟大转变的“密码”。
朔州经开区,何以能?
——善抓机遇。回望朔州经开区走过的32年,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朔州经开区总能牢牢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迈上崭新的台阶。
——敢打敢拼。大会上,多次提到了开发区精神,即:“开放 创新实干 争先”,这8个字,高度凝练了朔州经开区32年来的“拼”!
——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始终是刻在开发区人骨子里的基因。32年来,朔州经开区始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突破。
如果说,发展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那朔州经开区就如同一匹后来居上的奔跑者,虽然起步迟,却跑得快,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一直在奔跑,从未歇过脚。从呱呱坠地到如今三十而立,朔州经开区用了32年的接续奋斗,为时代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面对新形态、新形势、新机遇,我们不禁叩问:下一个30年,朔州经开区将往何处去?
毋庸置疑,新的征程上,朔州经济开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六大攻坚、六大提升”发展行动,锚定转型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振兴、数实融合发展“两大工程”,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坚定不移抓好招大引强、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平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打造转型综改主战场、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主引擎。
“走前列、作表率、争一流”,这是朔州经济开发区的目标,更是历史赋予开发区的责任与担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风又起塞北,朔州经济开发区使命在肩,一往无前!(麻洁琼)
责编:杨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