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出列、村整洁、道路通、路灯亮、办公设施完善……这是安徽省人民检察院驻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扶贫工作队要实现的一系列目标。
虽然实际工作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难,但军人出身的他们表示,在驻村扶贫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将以顽强的战斗力,帮助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尽快从贫困村出列,让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扶贫工作队向贫困户了解情况
扶贫工作队成员与贫困户共同在地里劳作
产业带动 脱贫致富
8月23日,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
一片片薄荷郁郁葱葱,沁人心脾;一片片藕塘荷叶田田,荷香弥漫;一片片辣椒生长茂盛,红绿交错。
中午,没来得及午休,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范中华和副队长高光辉、扶贫专干李勇,以及来自谯城区政协的扶贫干部张俊文来到地里,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祥华,地里的薄荷可以收了吧。”范中华和薄荷地的“主人”蒋祥华聊天。
“是的,范书记。我找了几个人,下午就开始收。”蒋祥华回答着,并张罗着找贫困户,准备收今年的第三茬薄荷。
今年62岁的蒋祥华是蒋楼村的种植大户,共承包了110亩土地,主要种植西瓜、辣椒、薄荷等农作物。蒋祥华请了五六名贫困户到地里“帮忙”除草、收割等,支付每天每人60元钱工钱。
今年4月28日,省人民检察院计装处书记范中华来到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与他同来的,还有同事高光辉、李勇。每天,到村里种植大户和贫困户的家里、地里了解情况,是这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必做功课。
驻村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村里的情况。目前,蒋楼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539人,2014年已脱贫60户111人,2015年已脱贫41户74人,2016年已脱贫128户223人。2017年未脱贫57户131人,其中拟脱贫43户102人。
因户施策 精准扶贫
“虽然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来到之后,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差。”范中华说,蒋楼村共辖11个自然村,有1844户7306人,耕地面积7555亩。村里近一半村民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蒋楼村总支部委员会的房子是租赁附近学校的,连厕所都没有。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村里道路需要提升,村民观念较为落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范中华认识到,他们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
为了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享受到脱贫政策,扶贫工作队仔细研读相关政策,因户施策,确保每一位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应享受的扶贫政策。
今年47岁的蒋召德是西蒋楼自然村的贫困户,全家共5口人,有两亩半地,家中情况十分困难。蒋召德有三级精神残疾,常年服药。蒋召德的3个孩子都在上学,只有他的妻子刘玉侠有完全劳动能力。
扶贫工作队为他家申请了医疗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减免了医药费和学费,为这个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另外,还安排刘玉侠到种植大户的地里打工,每天收入60元钱。
今年42岁的周继丽是李碾自然村的村民,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娘家母亲。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扶贫工作队为他们申请了教育扶助资金,减免了学费。平时,周继丽到种植大户地里打工,每月可收入近2000元。
扶贫路上 踏实前行
蒋楼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之一张俊文在区政协工作。老家在蒋楼村的他,主动请缨到该村扶贫。“我对村里的情况熟,知根知底,能帮助省人民检察院来的扶贫工作队制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扶贫方案。”张俊文说。
经过多次讨论,扶贫工作队制定了“四步走”脱贫方案,助推蒋楼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范中华说,首先,要以精神扶贫促精准脱贫。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扶勤不扶懒”的精神,触动群众求发展、思脱贫、想致富的神经,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范中华说,其次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加强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蒋楼村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步就是要加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7条断头路将在8月底前打通,既能让村民出行更方便,也能让蔬果能及时运送出去变成钱。扶贫工作队还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最后,扶持并壮大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李勇说,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将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乡村内外 悄然改变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蒋楼村内外正在发生着变化。
属于村集体经济的10亩莲藕亩产8000斤,年利润可达到10万元。村里联合种植大户流转土地217亩种植油牡丹,可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村里还准备开展苔干试点种植并建立生产基地,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目前,村里已建起了2座光伏电站,于6月30日并网发电,能帮助15户贫困家庭实现年收益3000元。他们还将力争两年之内建成集便民服务大厅、阅览室、卫生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目前项目已上报,预计明年年初可开工建设,2019年能投入使用。
“目前,当务之急是将村里的城北路拓宽。”范中华说,这条路长7公里,宽仅3米,准备拓宽至5米,方便大型运输车辆行驶,为今后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都是军人出身,没有打不了的硬仗,没有吃不了的苦。”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们表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与生活,包括饮食习惯。
“我们的老家都盛产大米,饮食以米制品为主。”李勇笑着说,来到亳州之后,发现这里的一日三餐主要为馒头、面条,刚开始吃不习惯。“但时间久了,发现也很好吃”。
虽然蒋楼村经济基础薄弱,但扶贫工作队成员们表示,他们有决心、有信心致富一方群众,尽早让蒋楼村从贫困村出列,在3年之内实现村整洁、道路通、路灯亮、办公设施完善等目标。(记者 陈璐 文/图)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