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绵格登山,巍巍汗腾格里峰,碧波荡漾的特克斯河,还有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这就是美丽的昭苏垦区。第四师昭苏垦区公安局位于昭苏盆地中部偏北,冬季长达六个月,最低气温零下40℃,无霜期仅3个月,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那些被时间遗忘在角落里的老照片,见证了昭苏垦区公安局40年来的发展变迁的历程。
图为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合影
图为原农四师公安处处长沈新伊迎接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张贤如表彰归来
图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余永和深入牧区走访牧民
图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周志强和民警牧区宣讲
1984年,随着兵团的恢复重建,1个由7人组成的“袖珍公安局”在原农四师昭管处(今七十七团)成立了。当时垦区公、检、法、司4家单位挤在一栋废旧的医院办公,没有交通工具,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民警们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兵团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撑起了维护垦区社会稳定的一片蓝天。
图为80年代民警在原昭苏垦区公、检、法、司办公地点集体合影
初时,恢复组建的前10年是极为艰苦的。当镜头定格在那片荒凉而辽阔的土地上,简陋的办公场所孤零零地矗立着,门楣上“昭苏垦区公安局”几个字虽不显眼,却透漏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那时的公安民警,穿着粗布衣裳,脸上写满了坚韧与执着。他们骑马,巡逻在垦区的每一个角落,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而伟岸。
图为80年代原农四师公安处民警集体合影
图为90年代初原政委王波和原看守所所长张贤如办公场景
岁月如梭,照片翻至下一页。民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从没有办公场所到8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平均两人1台微机,1200余平方米的看守所办公楼,已初具现代化水平办公条件。民警的制服更加整齐划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骄傲。民警日夜奋战在打击犯罪、治安巡逻和抢险救灾的一线,以更加专业的姿态守护着垦区的安全。随着监管实绩的不断突出,群众反映越来越好,边疆小局冲出了新疆,走向了全国。
图为1998年公安局办公楼
图90年代民警学习微机
图为90年代警用车辆
图为90年代民警枪械训练
进入新时代,经过一代代昭垦公安人的不懈努力,局容发展天翻地覆。建成了一栋占地面积2817.55平方米的业务技术用房、占地面积220.88平方米的值班、办证服务大厅,实现了办公区、装备库、办案中心、指挥中心、刑事技术用房等功能区建设的跨越式转变。彻底改善了民辅警生活环境,宿舍、食堂焕然一新。警营文化活动丰富,训练场、心理解压室、健身房应有尽有。民警装备更加精良,从巡逻车到无人机,一应俱全。逐步承接和完善交管职能、发展和壮大辅警队伍,各项公安业务蒸蒸日上。
图为公安局新业务技术用房
图为新能源警车发放仪式
图为民辅警健身房
图为民辅警心理解压室
而那些老照片中的面孔,虽然已经随着岁月而变得沧桑,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昭苏垦区的先驱者,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垦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这片土地的繁荣与稳定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图为90年代民警集体合影
图为新一届局党委班子和局机关全体民警辅警
40年栉风沐雨,40年风雨历程。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些老照片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激之情。新一代昭垦公安人必将铭记历史,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昭苏垦区这片黑色沃土的长治久安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居乐业贡献新的力量!(刘文晶 陈艳兵)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