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下,我国种植业发展正在积极探索崭新的发展模式。优质现代烟草基地单元建设在高品质原料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保障烟叶原料质量稳定、提升卷烟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中烟”)以“抓牢党建引领促融合、抓实过程管控促共识、抓严关键环节促成效、抓全创新体系促发展”的“四抓四促”指导策略,工商研三方紧密携手,以创新的合作模式、高效的工作方式、前沿的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基地单元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原料高可用适配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巫山、酉阳、石柱是湖南中烟重要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围绕湖南中烟对原料的应用需求,重庆市烟草公司充分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作用,以“培育‘中棵烟’、实现均质化、提高适配率”为主攻方向,与西南大学联动,深入剖析了影响基地单元发展与烟叶品质特色彰显的关键土壤、栽培等因子,形成了以土壤保育、烟株健康调控为核心的系列关键技术,通过理念引导与技术应用,稳定了基地单元内烟叶风格特色,提升了烟叶品质与适配性。湖南中烟依托西南大学国家烟草专卖局十三五绿色防控首席专家丁伟教授技术团队,联合重庆烟叶产区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烟叶基地单元转型升级。其中湖南中烟每年配套基地单元建设费用,尤其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不断试验与推广示范应用,不断提升单元建设质量;重庆市烟草公司围绕工业需求,聚焦“市场化、基地化、数字化”建设,在基地单元烟叶重点技术推广再启“新攻坚”,基本实现基地单元内土壤保育技术绿色种植全覆盖,粮烟复种技术创新高,烟—菜、豆、薯等复合种植5万余亩,高标准烟田建设实现100%覆盖,核心区域综合产值达到5000元/亩以上。西南大学瞄准基地单元关键生产问题,提出对策,研创产品,构建技术体系,通过培训、示范与辐射推广,为基地单元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源动力。
本着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国家战略关键资源高效开发水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聚焦产区发展难题,紧紧围绕“四个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常规生产技术与数字化融合、烟粮融合、烟草农业与大农业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保育、绿色防控、农机推进、烟叶采收购和品牌用料分级数智化模式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在重点烟叶产区推进“党员示范责任田”与“核心示范片”建设,引入先进生产模式,打造标杆,为烟农提供参考性、操作性强的农业生产样板。2014-2024年,科研技术成果在基地单元内累计应用达300余万亩,降低病损10%以上,化学农药亩用量降低70%,亩均经济效益提升12%以上,挽回大量烟叶损失,降低面源污染问题,提高土壤利用效率与可持续产出,全面提升了基地单元内烟叶安全性、产质量与高品质原料的稳定供给能力,保证烟农群体利益,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与坚实保障。
敏锐发现问题,不仅是实验室探索之关键,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技术发挥实效之智慧。深入实际,洞察问题本质,方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现科技价值的最大化。一路提炼,一路总结,换来了深刻的洞见和坚实的步伐。针对各基地单元的生产特色以及上年度烟叶生产质量情况,2016-2024年,湖南中烟坚持每年召开基地单元工商研技术研讨会,一方面对基地单元烟叶质量评测情况反馈,客观分析问题,保证了基地单元建设方向不偏,行稳致远;另一方面,湖南中烟、重庆市烟草公司与西南大学共同参与,剖析问题,从“种、采、烤、分、收、调、用”7个方面,为产区当年生产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为基地单元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此外,在生产技术落实中,湖南中烟派驻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地抓好每一项生产技术标准化到位,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2023-2024年湖南中烟烟叶基地单元工商研技术研讨会
2016-2024年,湖南中烟联合重庆市烟草公司与西南大学组成评价组,拟连续9年持续开展烟叶基地单元运行评价和烟叶产质量调查,全面深入一线了解各基地单元烟叶种植品种、栽培管理、田间长势、营养水平以及成熟采烤与分级情况,烟叶的“黄、亮、软”特征等,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现场评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后组织反馈交流会,将评价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基地单元,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通过基地单元运行评价可以有效的指导后续生产和技术改进,还为指导烟叶收购、调拨和加工等环节的工作,确保烟叶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提供重要支撑。
工商研携手推进湖南中烟基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深入的合作过程,涵盖了机制建设、科技创新、质量管控、服务烟农和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也为烟农增收、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湖南中烟将继续深化工商研合作,以更加创新的合作模式、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更加前沿的技术创新,推动基地单元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和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作者:李石力、黄继宁)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