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聂传青 郭贝 田间地头,庭院炕头,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巡回审判。一辆小小的巡回审判车,几张桌子搭起的审判台,这个流动的法庭,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化解闹心烦心的事。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敲响,庭审正式开始。这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原告在婚后育有四子一女,次子已离世,现已91岁高龄,一直由四家轮流赡养,但近期三个儿子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当地村委、派出所曾多次参与调解,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现原告因病住院,长子保管着原告所有的财物,其既不予退还,又不履行赡养义务,且拒绝为原告支付医疗费用,为此原告诉至法院。
为妥善化解双方矛盾,本着“调解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的原则,审判长宣布休庭,与镇派出所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案件再次进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三被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继续履行赡养义务,但因医疗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当庭调解不成,法庭当场宣判。
用双脚丈量脚下的土地,用真心为群众化解纠纷。将巡回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是内乡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一方面让群众了解法院,了解法律,方便诉讼,另一方面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真正做到零距离生动普法,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实现便民、普法的“二合一”。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