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2017年11月18日,应河南省鲁山县政府、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邀请,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河南执行主任王保红女士协同《祖国》杂志社报道部主任王少辉、中国搜索河南频道总监贻菲、爱创创业孵化器营销总监李刘工等一行,对鲁山县丝绸产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在鲁山县委副书记王卫锋、县政府党组成员、圣昊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涛、县人大副主任、丝绸家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留根等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王保红女士一行先后参观了公司生产车间、鲁山绸博物馆,并围绕鲁山绸这一千年工艺的发掘、保护、传承、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研讨。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山区,素有“柞蚕之乡”的美称。据民间传说,鲁山绸为绝世珍宝,本非人间所有,原是天上的云锦,由王母之小女巧手织成。织女在天宫把自织的彩锦漫空铺展,时而散为万道霞光,时而凝作片片白云。一日,织女着锦衣与众仙姊妹下凡洗浴,与鲁山的牛郎缔结姻缘。织女喜欢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山清水秀的鲁山,便携带吐丝之“天虫”,在这里扎根,教人养蚕制丝。鲁山丝绸,得天仙织女传道,故而冠名“仙女织”,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给予了鲁山绸神秘而高贵的血统,而其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吸湿透气、抑菌防腐的特性却给予了它独一无二光环和地位。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代,鲁山丝绸就被视为宫中珍宝,作为贡品上缴宫廷,又历经汉代的发展、唐宋的兴衰,直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一句“一季蚕半年粮,宁舍老婆娘,不舍丝绸行”的民间谚语就彰显出了蚕业当时在鲁山人民心中的重要位置及作用。
相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逢加冕或举行盛大宴会,总爱穿上鲁山绸做的礼服,以示高雅。1914年,英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万国商品博览会,瑞士好士门公司专营鲁山丝绸,便携带鲁山丝绸代表中华商品参赛展出,被万家客商誉为“仙女织”、“国宝”、以丝绸中的“王牌货”获“虎头”商标,并一举荣获金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鲁山绸这一工艺日渐衰败、近乎失传。 2015年,几位对家乡有着浓厚情怀的仁人志士成立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开始了对鲁山绸的找寻与发掘。
公司董事长周斌介绍说,真正的鲁山绸采用手工缫丝,要经过选丝、络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这种手工纺织出的柞绸,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色泽鲜艳柔和,光彩夺目。用它制做服装,穿着轻盈、凉爽,尤其制作裙装,袅娜秀丽。
他们历经两年的时间,深入下汤、赵村等16个山区村落寻访,终于将鲁山绸的制作工序、民间艺人搜罗完毕,使鲁山绸“仙女织”重见天日。目前,该项工艺已成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山县政府党组成员、圣昊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涛表示,鲁山绸因为鲁山县独特的地域和气候,使其具有了唯一性。发掘和保护鲁山绸,不仅仅是要将这一珍品保存下来,更是对中华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鲁山县政府对这一项目十分重视,将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为鲁山绸的再次崛起保驾护航。
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河南执行主任王保红女士也表达了对抢救、发展鲁山绸一事的赞同与期许,并承诺将竭尽全力,通过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这一平台,搭建涉外延伸渠道,助推以鲁山绸仙女织品牌为载体,打开欧盟各国的脉络布局,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的东风,使鲁山绸重返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王少辉 王辉)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