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是“画”,入目是景。5月的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树木葱茏,生机勃发。
在富池镇滨江公园,伴随着清晨的阳光,群众或歌或舞,或游或乐;在绿色建材产业园,黄石华新绿色建材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设备高速运转,忙而有序;在美丽村庄王曙村,安置小区项目施工如火如荼,村里老年公益食堂装饰一新,待开门迎客。
以产为要、以城为基、以人为本、以文为魂,富池镇在县域发力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探索实践中,给出了一份向新图强的精彩答卷。
产业新空间:形成“乘数效应”
富池镇,金铜之乡,县域工业重镇。这些年,在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一域之光。
时代大潮奔涌不息。在县域发力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的征途上,富池镇被赋予“打造县域副中心,冲刺全国百强镇”的新使命。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富池镇顺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服务、特色农业产业、特色风光旅游、特色党建研学等四个片区,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新富池。
产业强则镇域富。富池镇聚集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以远大医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华新水泥、娲石为龙头的绿色建材产业,以华新水泥、鹏富环保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以电建物流港、综合物流园为龙头的港口物流产业集聚成势、链式发展。
产业园区是主战场,项目建设是生命线,基础设施是支撑点,富池镇先后投入9700多万元,改善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打造医药化工、循环经济和绿色建材等园区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发展答卷,来之不易。以2023年数据为例: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86.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53亿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339.5万元,税收7.46亿元……
做调研、报项目、选厂址、平地基、抓生产……自2020年华新水泥亿吨机制砂项目启动以来,黄石华新绿色建材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自称“半个富池人”。
2010年华新骨料(阳新)有限公司建成投产。14年来,华新水泥在富池企业从1家到4家,从1个骨料产业发展到机制砂、再生资源利用、港口物流等四大产业。
“华新水泥在富池产业越做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已经与富池镇结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友情。”陈智说。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带来了“乘数效应”。目前,富池镇拥有工业企业15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家。
富池镇党委书记石顺发介绍,到“十四五”末,该镇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循环经济、港口物流四大产业产值可实现300亿元。
城乡新环境:催生“化学反应”
是村不像村,更像一座小城。走进富池镇王曙村,柏油路面宽敞洁净,楼房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村庄亭台楼阁,鸟语花香……
“这里是即将开业的老年食堂,那边是整齐划一的安置房,江边是在建的专用码头……”村委委员王忠刚有说不完的“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新事儿。
漫步村道,抬头望去,空中无一电线线缆。这个400多户2600多人口的村落,刚刚实施完“线网入地”、房屋墙面改造、老年公益食堂(幸福家苑)以及村路全刷黑工程。
王曙村不仅环境优美,还散发着浓郁的文明气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村里新建美术馆、文化礼堂、村民活动中心、红色驿站,评选“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
这些年,王曙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跨村域建起了蔬菜基地,建立年人均分红6000元、60岁以上老人发退休金、1元钱吃公家食堂等制度。
城镇美不美,就看百姓生活美不美。王曙村的新变化,只是富池“向新图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富池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矿区生态修复、长江护岸林、人工湿地、水体保护、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加快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路街边景观带、人行景观桥、口袋公园、停车场,亮化美化街面主干道。配套建设卫生医疗设施、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客运集散中心、商务酒店等,让居民也能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城乡新环境,催生出“化学反应”。富池中学曾经遭遇过“好生留不住,好老师都想走”的尴尬。近年来,通过建立教育基金,改善办学条件,重奖有功教师,提升教师居住水平。“3年间,学校师生流失率为零,新增生源200多人,教学质量跻身黄石市农村学校第一方阵。”富池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洪学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富池镇连续多年保持人口净流入。去年以来,在富池镇的企业先后引进高学历人才23人。
人文新面貌:转向全面发展
张灯结彩,锣鼓喧天……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富池镇甘宁公园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暨第十届民俗文化节热闹开场。
让来富池镇的人留得下来、玩得开心、住得舒心。近年来,富池镇加大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打造“三月三”庙会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体育公园、球类场馆、三国文化园,迭代升级文化礼堂(广场)等。
富池镇还开展球类、棋类、书画、赛“村晚”、健康跑、广场舞、舞龙舞狮等赛事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家庭评选等常态化活动。
乔迁不请客、做寿不送礼。港下村一纸“村规民约”,遏制住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
外塑“颜值”,内修“气质”。石顺发认为,讲好镇域高质量发展故事,讲的不仅是产、城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富池镇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
富池镇的“城中村”,叫富池口村,也有人戏称“工农村”。村里有962户3300多人,域内有多个央企小区。近年来,该村通过“以文育民、以文兴业、以文美村”,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
村党总支书记阚长江跟我们讲述了两个这样的故事。
村附近的老港务站周边、甘宁公园内的垃圾填埋场,是两处跨区域地盘“三不管”之地。该村落实常态化卫生保洁措施,引导废品收购站点规范经营,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清理两处地盘存放多年的垃圾。
富池口村是个合并村,原六墩村一处闲置公屋存在险情,原村委会无力修缮,引发群众不满。该村两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通过“村出一点、镇帮一点、有识之士捐一点”的办法,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
“生活环境改善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居民就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阚长江说,这些年,驻富池央企43名党员退休后,将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党总支,部分央企员工户籍陆续落户该村,村里户籍人口逐年增长。(黄玉 黄晶晶)
责编:柯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