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军期间,他们守卫边疆,保家卫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牺牲和奉献;回到地方,他们始终如一奋斗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退伍军人——朱延明。
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河镇农民企业家朱延明的工厂,他正在为新进厂的工人讲解生产线的工作流程。一米八五大个、身材魁梧、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军人的气质,一见面,朱延明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我,2001年办厂至今,先后有60名复转军人和残疾人在他的厂里工作过。
在当地,朱延明不逐名利,热心帮扶复转军人、残疾人的事迹早已传为佳话。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阳明区评为“首届阳明好人”,他经营的明达纸业公司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福利工厂”。
商人不逐利,22年来,朱延明不知多少次被人问起,为什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扶危帮困,在穿上军装那一刻,这个念头就在朱延明心里扎了根。1988年,朱延明入伍后被分配到了享有“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美誉的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6团二营五连,正是这次参军经历,改变了朱延明的一生。他说“学雷锋是连魂,《学习雷锋好榜样》是连歌,雷锋式战士刘传奎是他的战友,服役4年,连队上下学雷锋的浓厚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
办厂后第二年,因为设备老化,朱延明开始筹划企业转型——生产旱烟专用的螺纹纸。正为集资一筹莫展时,同村的一名战友因购买了偷伐的木头被公安拘留,战友的父亲情急之下找到了朱延明,求他看在战友情分上帮他一把。朱延明找妻子商量,拿出信用社刚发放的5000元贷款给战友应急。妻子一口回绝,“工厂正等着新设备上马开工。”朱延明又何尝不知,但看着急得直跺脚的王老汉,他苦口劝导妻子,最后妻子拗不过他,拿出钱帮战友交了治安罚款。
妻子埋怨他学雷锋学傻了。他憨笑着告诉妻子,“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自己当兵第一天宣誓时立下的‘走进连队做雷锋的学生,走出连队做雷锋的传人’的誓言会用一生践行。”
后来,他又把战友安排到自己的厂子工作,战友到厂后踏实肯干的工作劲头让妻子慢慢释然了。尝到了“甜头”的朱延明心眼活了起来,军人有听招呼、肯吃苦的独特品质,家乡退伍兵不少,把他们招到企业来,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便于军事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岂不一举两得。打那以后,每年老兵复原返乡,他都会十里八村转一转,把有志于学本事创业的招到自己工厂来,二十多年来先后有30多名退伍军人被朱延明安排在工厂,有5人被他推荐到国企工作。
让别人过得好,活着才有意义
工厂收发室、废品回收区、生产线上都能看到残疾人员工作的身影。提起这些残疾人员,朱延明告诉我,前几天梁桂英、刘萍、高秀芝三位身患残疾的员工退休了,这是他办厂以来最自豪的事,3人是第一批入厂的残疾工人,在厂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看着他们退休后有了保障,心里特别高兴。
把企业当平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朱延明办厂之初就定下的目标。2007年,在亚麻厂工作的老于在一次操作机器过程中失误,不幸绞断了左臂,妻子长年患病,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愁坏了一家人。朱延明得知消息后,和妻子商量把老于安排到厂里工作。一听到这个消息,妻子一百个不同意,“放着成熟的工人你不招,招没有工作经验的退伍兵也就算了,毕竟他们肯吃苦,但残疾人员的工作效率低,咱们是企业,不是福利院。”他一咧嘴,“人活一世,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让别人过得更美好,活着才有意义,咱困难时别人也没少照顾。”妻子吧嗒吧嗒嘴:“是这么个理儿”,随后把老于安排到了工厂回收废品。
邻村的同营战友肖毕舒因在昌平机械厂学习时头部受伤复原回家,后来双目又逐渐失明。朱延明心念昔日的战友,经常到家中探望,买去生活必需品,并依托自己的厂子为肖毕舒缴纳了医疗和养老保险。
朱延明家中哥仨,他排行老大,村里老乡告诉我,“朱家老大心眼儿好,别的厂子为工人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都是企业、个人各担一部分,他则全额为残疾人士缴纳。”
善良永远不会过时,愈是历久愈是可贵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好心不一定时刻都能收获善意。身患肢体残疾的同村邻居高秀芝到他的厂里后,在给她缴纳社保时,朱延明发现她有好几年的“空档期”,一次性都帮她补齐了。后来因为腿部浮肿严重,工厂距离高秀芝家较远,她无法上班,朱延明就让她回家休息。失去工作的高秀芝一气之下,将朱延明妻子存放在她家的摩托车扔到了大街上,朱延明二话没说只是乐呵呵将车推回了家。高秀芝腿消肿后,朱延明又主动把她安排到厂里上班。如今高秀芝已经退休,退休那天,高秀芝紧紧抱着朱延明,一口一个“恩人”。
朋友有的不理解他,跟他说,“老朱,时代不同了,你当兵时那套在现在社会不管用了,要是没有那么多‘包袱’,你早成千万富翁了,别太死心眼。”朱延明有自己的理解,善良永远不会过时,只不过在现实社会被磨平罢了,在他看来,善良就是做人的本能,只有保持善心,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青睐与信任。
退伍多年,他始终关心着连队的发展,连队十余次变更隶属关系,驻地北至内蒙古林西,南到海南岛,历经作战杀敌、国防施工、国际维和、联合军演……任务变了,但学雷锋的优良传统却没变,特别是改革后连队整建制划归雷锋团,让他特别兴奋。多年来,他的战友们都在不同的岗位开展着学雷锋活动,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朱延明从事帮扶事业。他还对我坦言,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加之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厂子经营也很困难,原本两个生产车间,现在就剩下一个车间在运转,销售额度也缩减了三分之二,尽管处境艰难,但他没有辞退一名工人。他说,这个工厂不光是他自己的,也是60多个工人的希望,只要能维持运转就会坚持下去。
朱延明就如一粒善良的种子,植根于家乡的土地,如今已枝繁叶茂。昔日的战友、身边的朋友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入到帮扶困难群众中来,他所在的乡镇已经有10余家民办企业推行福利政策,帮扶贫困群众。(作者:牡丹江市阳明区人武部 韩海涛 崔铭航)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