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大科学装置”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月27日在哈尔滨顺利通过验收。这是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被称为“地面空间站”,可以模拟真空、高低温、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空间粉尘、等离子体、弱磁场、中性气体、微重力等9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旨在聚焦航天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
“这意味着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上就能完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说,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相当于把“空间站”建到地球上。
这是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验收会现场(2月27日摄)。新华社发
自2015年9月立项以来,项目建设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各系统已全部投入试运行和开放共享,服务于国内外多家用户单位,支撑了中国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等担任联合主任的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突破了空间环境模拟及其与物质作用领域的系列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建设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装置运行成效突出,科技与社会效益显著,同意其通过国家验收。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该装置对于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人才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揭示空间环境下物质结构演化规律和耦合效应的物理本质、服务深空探测和商业航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望进一步提升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水平。(记者/杨思琪)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