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新闻资讯>正文

5成年轻人愿到大陆就业 台媒:蔡英文不能继续装睡

2017-11-21 10:51 来源:环球时报

  原标题:岛内民调大陆印象首度逆转 台媒直呼“蔡英文不能继续装睡”
  台湾《联合报》昨日发布年度两岸关系民调,最新民调显示,不满意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表现的台湾人,从去年的48%增为56%,另有47%的岛内民众质疑台当局的两岸政策不当。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有四成岛内民众愿意赴大陆就业,38%的受访者愿意让孩子到大陆读书,均创8年来新高点。对此,岛内学者称之为“大陆崛起的晕染效应”,台湾《联合报》直言,当民众高声呼唤“醒来”,蔡英文不能继续装睡!
  蔡英文的负面评价明显增加
  台湾《联合报》自2010年开始举办“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每年定期追踪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20日,《联合报》公布今年的两岸关系民调,有76%的岛内民众知道大陆已召开十九大,其中有49%的人认为十九大后两岸关系仍可维持过去状态,6%的人认为有机会转好。此外,只有26%的民众支持台湾当前的两岸政策,有47%的民众认为台湾的两岸政策不当,23%的人无意见,4%的人未回答。针对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台湾民众负面评价由去年的48%增为56%,满意比例从31%降为26%。
  影响两岸关系转向紧张的可能因素,不提示选项前提下,33%的民众认为“台独”是两岸关系的最大变量,比例比去年大幅增加11个百分点,创历次调查新高点。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表示,调查说明台湾民众真实感受到了两岸对峙的紧张,如果这种感受增强,将会影响到他们对两岸关系看法的自动修正,进而对民进党的执政形成某种牵制。但李振广认为,目前看来,还不会对蔡英文政府形成压力,除非台湾民意给予极大压力至其难以承受的程度,才可能会调整两岸政策,但现在还看不到调整迹象。
  对大陆人观感首次好评居多
  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的看法仍以主张“永远维持现状”为主流,且比例由去年的47%回升为49%,另一方面,主张“急独”和“缓独”的人由去年的31%降为24%,一年来少了7个百分点。8%的受访者主张“急统”,12%的主张“缓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分析,支持“缓独”加“急独”的比例降为8年来最低点,而“缓统”加“急统”的比例则是空前的高,显示虽然蔡英文一系列“去中国化”的作为、在经济上保持距离等,希望提高台湾的自主性,但政策方向和民意变化出现相反效果,蔡当局宜有相应的调整。
  至于台湾民众对大陆人的观感,调查显示,今年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49%的岛内民众对大陆民众有好印象,比去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创8年调查新高;台湾民众对大陆政府的观感也与8年前大不同,40%的人有好印象,45%的受访者称印象不佳,负评为历年调查最低。
  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认为,逾七成台湾民众认为大陆进入强国之林,民众不管是不是有实际接触,多少会有晕染效应,认为大陆官方施政效率高、人民积极进取心强。
  53%的年轻人愿到大陆就业
  调查显示,今年有72%的岛内民众认为大陆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20%的人不看好大陆成为世界最强盛国家。68%的台湾民众不担心大陆国力扩张伤害台湾,仅27%的民众担心大陆国力强盛可能不利于台,正反意见都和去年差不多。
  调查还发现,今年约有40%的台湾民众愿意到大陆就业,比去年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愿意到大陆创业的人也从去年的22%增为27%。其中30岁以下台湾年轻人的西进(指“去大陆发展”)意愿由去年的30%增为53%,30-49岁的青壮年也有近半数愿意西进就业。
  另外,愿意让子女到大陆念书的台湾民众从去年的32%增加为38%,同样是历次调查的新高点;12%的岛内民众愿意搬到大陆定居,比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
  岛内学者赵建民认为,调查显示台湾民意出现前所未见的重大转折,分别展现在四个方面:统“独”立场的消长、对大陆官方与民众的印象趋正面、赴陆就业求学的意愿均增、对当前两岸政策不满上升。
  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明贤表示,53%的台湾年轻人愿西进就业,这代表蔡英文执政后“替年轻人找未来”沦为口号;在更多年轻人西进就业后,若两岸持续僵局、官方无法互动,蔡英文当局又要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

  《联合报》20日的社论称,近年大陆和平崛起,企业壮大,科技发展,推动“一带一路”,都有助扭转其原本的老旧形象。也因此,陆客一年半来虽大幅减少,岛内民众对大陆民众的好感反而逆向增长。当大陆涉台措施让台湾民众越来越有感,民进党强调的“中国威胁论”就越来越苍白,绿营的两岸民粹口号也越来越无力。台湾内部统“独”的消长,民心的向背,尤其民众对未来出路的渴求,都显示新情势已超乎蔡英文的预期,但她却迟迟没有应对。事实上,蔡英文很清楚两岸互动的钥匙在哪,也知道两岸对话的密语为何。【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魏允平】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