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 >行业模范>正文

“四有”探索核心科技 “四力”筑牢育人根基

——记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瞿广飞教授

2024-01-16 16:34 来源:《祖国》杂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关键在于创新科技的有力支撑。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瞿广飞教授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有机结合,运用“四有”科研理念,成功突破并掌握了循环利用核心技术;独创“四力”传递链,立德树人,筑牢育人根基。


    “四有”理念攻克核心技术 成果转化产业报国
    谈到瞿广飞教授的阅历和职务,可谓丰富多彩。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一流专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副理事长等。除此之外,还在国外学术组织兼职: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并于2022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可谓是一张张卓越的名片,展现了他在多个领域的成就。
    瞿广飞教授始终清醒地认知科研创新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力,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锚定科研创新“法宝”不动摇。围绕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创新科研,并取得了突出贡献。
    实现清洁再生循环的关键共性技术是突破污染物高效分离与迁移转化精准调控的技术。瞿广飞教授切中关键技术要点,创新性的提出了“四有”科研理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应用”,并以“四有”科研理念为导向,主要开展了“有机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理论与技术”、“资源回收环境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体系构建”和“资源循环过程的外场强化精准调控”三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分”“转”“合”为特征架构的循环利用核心技术,不断完善丰富再生资源与循环利用核心技术与理论,逐步搭建起废物的经济高效资源化循环利用生态链接技术体系。
    瞿广飞教授通过三大方面研究,掌握了实现清洁再生循环核心技术。但是瞿教授并没有满足科研理论现状,而是促成成果转化,迅速形成产业化,回报国家,造福社会。
    有机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理论与技术。基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针对农业与农村固体废物无序堆置对洱海流域造成的面源污染,对有机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理论与成套技术进行研发,形成了涵盖生态圈舍构建、规模化养殖小区构建、养殖废物集中式收集站构建、快速生物干燥堆肥化、基质化利用、多级返料发酵、电磁强化发酵等多项技术;开发了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生产粒状有机肥和有机固体废物真空生物干燥车 2 套设备;相关成果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Renewable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申请发明专利 15项,其中获授权 11 项、转让企业 1 项;研究的部分技术在示范企业得以应用,有效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行,同时协助企业制定了39项企业标准,对企业新三板上市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依托该研究成果制定了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1项、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 
    资源回收环境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体系构建。为实现多介质中污染物的高效分离和污染物转化过程的定向精准调控,开发了环境功能离子液体、耐酸滤膜、液相催化剂、重金属稳定剂等系列环境功能材料。①研究合成了4种疏水性离子液体,构建离子液/水双液相催化氧化体系,实现磷硫氰等气态污染物高效脱除。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对气态污染物的选择性吸收作用,掌握其温变调控释放行为,该成果已被应用于特种气体污染物的分离富集回收;②发现了离子液体对木质纤维素裂解的催化作用和定向调控作用,大幅降低纤维素的裂解温度至140℃,通过调控得到高附加值的裂解产物,同时构建了纤维素液相催化裂解产物演化模型,使得木质纤维素液相催化裂解过程由黑箱过程变为灰箱过程;③通过耐酸膜材料的研发,实现了废酸的同步纯化和浓缩,可一步回收到60wt.%以上的高附加值硫酸产品,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④针对碳热还原炉尾气中CO资源化过程中磷硫氰等污染物的控制,开展了多种液相催化体系的研究,为尾气高效净化及煤气替代技术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催化氧化净化活性组分的选择提供依据。相关成果已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hydrate Polymers》《Separation &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申请发明专利 28 项,已授权17项,其中煤气替代相关技术在马关云铜锌业等企业得到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于2019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 

    资源循环过程的外场强化精准调控。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外电场、磁场及超声场对资源循环过程的污染控制研究,发现了电、磁与超声场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电、磁对裂解、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的强化效应,显著提升了生物质裂解、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工业废气吸收和净化等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基于该系列研究结果研发了流体中颗粒物的电磁协同分离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电磁强化净化技术、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氧化技术及生物质利用过程电磁定向调控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等期刊上发表,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其中“一种电渗析净化氰化氢工业废气的方法和装置”以独占许可的方式转让安庆新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实施。


    “四力”培育核心技术人才 创新教改成效显著
    瞿广飞教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守着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使命,坚持聚焦全面发展和全过程育人,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教改实践:
    一是,制订资源环境科学新兴工科专业规范,为专业规范发展提供了依据。实施了《高等学校资源环境科学(工学)专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创建了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融入了学科前沿发展成果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学科发展成果,对传统资源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形成《高等学校本科资源环境科学(工学)专业规范》,为全国资源环境类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规范性指导文件。
    二是,重构再生资源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短学时教材。依据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三基”和系统性、思想性、实用性、启发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六性”原则,对资源环境类专业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形成了资源环境类专业核心知识体系,教学课时数整体缩减了30%左右。依据核心知识体系出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短学时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师生的高效教学提供了“精粮”。
    三是,设计以“全流程本科生导师制”为纽带的“四力”传递链,形成精准精细化协同育人机制。以教师思政“导引力”、实践“导引力”、创新“导引力”、交流“导引力”四力建设为着眼点,提出并实施了“全流程本科生导师制”,以本科生导师为纽带,对学生进行思政、创新、实践、交流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思想的能力。

    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瞿广飞教授获评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3)、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12)、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排名2、3)


    经过创新实践,瞿广飞教授教育教学获得如下成就:
    德艺双馨教师团队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环境学科“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教师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党支部2018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8年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高质量建设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平台。建成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为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材与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出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短学时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先后入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被全国400余所高校采用,发行量达18.9万册。主讲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负责的课程“资源环境研究方法学”被评为国家首批建设的线下一流课程。 
    高素质人才培养成绩突出。近年来,资源环境专业学生100%都有了相对稳定的“全流程本科生导师”。瞿广飞教授指导的本科生近3年参与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
    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发展。目前学院已有环境工程以及瞿广飞教授作为专业负责人的资源环境科学两个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一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支撑了“环境科学与工程” “资源与环境”等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成果获国内同行普遍认可,先后多次受邀参与教学改革论坛、学术年会做教改交流报告,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制订了《高等学校资源环境科学(工学)专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高等学校本科资源环境科学(工学)专业规范》以及《环境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的草案,为全国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规范和参考。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我国400余所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推动了我国资源环境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研掌握核心科技,教改创新薪火相传。瞿广飞教授科研教学两同步,定将为我国的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