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培育新型主体,调绿生产方式,激活要素市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农业综合创新改革力促进“乡村振兴”。2017年11月17日,国家科技部农村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正式落户游仙区梓棉镇;“川仙杯”全国钓鱼邀请赛11日在该区云凤镇开钓;10月8日,央视七套“阳光大道”栏目播出“向祖国致敬·为你点赞欢聚游仙”送文艺下乡节目,为全国人民送去节日的问候。
国家、省市区相关参与领导启动仪式
好戏连台,折射出游仙区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绿色产业示范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进农业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以问题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我家4口人、8亩多地,以前绝大多数是荒起的。现在每年能分红5000元左右。”对游仙区太平镇涪水村二组农户李林来说,是土地托管中心让他家的土地成了香饽饽。
开展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讨交流
2014年7月27日,绵阳市第一家土地托管中心——游仙区太平乡土地托管中心在该镇南山村正式挂牌运营。该中心由六名种粮大户发起成立,并作为绵阳新有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下属机构,采取全托、半托、代管三种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合作社对托管土地实行作物统一机械收种、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种植技术统一指导、生产标准统一规范、种植产品统一外销“五统一”模式,并与市、区粮油供销公司、生产资料供应商和农产品加工公司取得合作关系,保证优良品种供应、先进技术推广和产品统一销售,实现了“粮食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四个降低”。目前,合作社已与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共托管土地3000多亩,同时吸纳2000余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加入合作社,入社耕地达5600亩,成功破解 “谁来种地”的难题,村民们闲置撂荒的土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游仙区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的能动性,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目前,游仙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2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市级以上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达到255家。
调绿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1月3日,游仙区柏林镇洛水有机生态农业公园内,200余名参加全市循环农业现场会的代表对该园区“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循环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生态葡萄种植为承载主体,该公园以“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作为基本运作机制,通过家庭微循环、市场循环、园场循环、合作循环四种循环模式,实行“全域收集、集中处理、统一还田、提质增效”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园区年消纳近8万头猪当量的畜禽粪污。每亩水果生产成本降低800元—1000元,品质改善后带来的每亩收入年增加值3000-5000元。
在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让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游仙区还着力解决现代种业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落户该区魏城镇的绵阳“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融合农机驾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二所学校,搭建农机、农资、农能、农信、农技五个服务平台,推行专业化培训、社会化服务、机械化操作、企业化管理、精准化惠民,目前该综合体已成为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
按照“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线条,游仙区先后引进农业企业50家,精心谋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京东游仙特色馆、食哈哈、八品物流配送直销等电商网络,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出兰花、月季、牡丹等“七朵仙花”主题景观和“仙特米”、“八品肉”、“经科菌”等“八仙过海”特色农产品,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数达97个,名优农产品品牌数量达21个,“木龙观红萝卜”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全区生态村(社区)达到182个,生态家园示范户5万余户。
激活要素市场,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11月17日,“富乐梓源.星创天地”启动仪式暨农业创新创业研讨会将在游仙区梓棉镇举行。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将就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作主题演讲,同时柏林镇洛水国家级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也将授牌。
产品展示
“富乐梓源.星创天地”是由绵阳有所依网络信息服务公司主营的新型众创空间。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目前,空间已入驻4个家庭农场、9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增强了返乡青年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作为全省60个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重点县之一,游仙区坚持“多权同确”,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林业经营权、水利设施所有权的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通过确权颁证和资产股份量化,探索开展农村产权转让、继承赠与、抵押担保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产权“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本”。近年来,该区先后探索出 “林权入股、合作开发”“反租倒包、互助共赢”“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品牌订单、提高收益”“示范带动、共同发展”等利益联结机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力。
水是农业的命脉。游仙区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的契机,在徐家镇、柏林镇、朝真乡3个乡镇构建“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分类水价、累进加价、奖补激励”三大机制,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灌溉用水保证率由70%提高到85%,全年节水量达到1423.81万立方米,水费成本降低近40%,新增粮食产量267.02 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96.45元。
游仙区还通过信用联社“特色金融超市”,探索林权抵押、土地流转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给予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管理,加快推进森林旅游、观光农业、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游仙区已建成6个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已获批全省第一批次唯一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认证。(李欣欣 刘仁喜)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