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乡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既是抓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创新探索。当“数字+”运用于乡村治理,可以解锁哪些新场景?拥抱“数字”会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临县阳宇会村在“数字乡村”方面的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阳宇会村内,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香菇种植大棚内,一阵温暖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菌棒上一朵朵饱满圆润的香菇长势喜人。“安装智能监测后,香菇大棚内人工需求量降低,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用手机APP就能监测查看,香菇品质提高了,销量也好多了。”阳宇会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荣高兴地介绍。
阳宇会村利用“数字+产业”实施现代农业,用AR智能系统对全村形成的产业矩阵进行实时监测,成立了千安、玉禾、星晨3个种养合作社,利用村内水浇地,建设蔬菜大棚17个,种植西瓜、西红柿、豆角等蔬菜。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应,阳宇会村借助快手等直播平台,开通了“香菇羊妹”账号,利用直播带货将村内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提高了阳宇会蔬菜、瓜果、枣木香菇的知名度。
“数字+产业”只是阳宇会村实施“数字乡村”的一个方面,在阳宇会村,“数字”已经渗透进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手上的健康手表,可以监测我的心率、血压等情况,并能进行预警,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还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我的定位。”阳宇会村65岁的村民王巧玲高兴地指着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说。
张荣荣在一旁补充说:“不仅有智能手表,村委针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50户独居老人,还配备了无线语音通话紧急按钮,一旦有紧急情况村干部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和智慧大喇叭为阳宇会村增添了许多现代气息。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套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连接着这些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和大喇叭,让村干部有了数字帮手,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参与度。
阳宇会村结合基层实际,不断探索智能化服务系统。微信群成为百姓的“呼叫器”,百姓群中呼,干部群中应;村内公园WIFI全覆盖,满足群众互联网需求;室外LED显示屏进行村务公开、政策宣传、文化作品展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村民建立健康小屋,配备了能为村民测血压、血糖和心电检测的设备,定期为老年人进行检测,并储存在网络系统进行比对、备案,真正让“数字乡村”覆盖阳宇会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自从我们村实施‘数字+党建’以来,村里开党员大会基本没人随意缺席了,流动党员也好管理了,不仅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数字乡村’让我们开展工作也更加便捷了。”张荣荣说起“数字乡村”给阳宇会村带来的变化滔滔不绝。实施“数字+党建”以来,阳宇会村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借助云端视频会议平台,开会不受空间地域的影响,确保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员可通过学习强国APP、三晋先锋APP、智慧城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学习党的重要理论成果,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党建体系。数字党建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阳宇会村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阳宇会村去年被确定为吕梁市市级‘数字乡村’示范村,数字乡村建设方便了村干部的村务治理,也让村民们过上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接下来阳宇会村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继续坚持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薛瑞芳表示。(杜帅 郭炳中)
责编:杨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