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今年以来,河南省淅川县以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促开工,千方百计保投产,全力以赴抓招商,拼出了项目建设新成效,拼出了招商引资新业绩,拼出了营商环境硬实力,用心谱写了“建功副中心、淅川当先锋”的绚丽篇章。
扛稳责任,硬核支撑。扛牢“项目为王”促发展责任,实行县处级领导分包推进重点项目制度,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专班服务强保障。扛牢“项目为王”促发展责任,积极推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专班、一张实施图表”的“五个一”专班推进机制,全力落实包开工保建设、包进度保投资、包安全保稳定、包竣工保达产、包效益保税收、包防控保生产的“六包六保”工作法,强力夯实专班责任,全程跟踪项目推进。蹄疾步稳拼建设。研究制定项目台账,细化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建设。目前,92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按照节点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远超时序进度目标。前八期“三个一批”活动纳入省台账项目26个,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等“三率”位居全市前列。
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建立健全项目例会、现场办公、观摩评比等制度,加大力度,强化调度,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周例会”。成立八个重点工作专班,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项目例会,通报进展,研判问题,交办解决。县处级领导躬身入局,亲临项目一线,摸情况、解难题,“点对点”指导,“面对面”落实。周例会制度实行以来,累计上会研究议题90余个,成功解决了东新精密项目厂房建设、金阳项目二期土地、林地报批等难点堵点问题,有力助推了项目建设。举办政企“畅聊会”。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自己”的理念,对标全国一流、全省领先,把工作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效中。定期邀请重点项目企业负责人,召开政企“畅聊会”,面对面商讨研判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现场对相关责任单位交办任务70余次,由该县效能中心跟进督办,直至问题销号清零。开展实地“观摩会”。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观摩,定期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实地观摩评比活动,逐项目看变化、看进度、看成效,以观摩促建设,以奖惩逼进度。把重点项目观摩推进会开进企业车间,对提前投产的项目企业予以现金奖励,现场对分包项目县领导进行隆重表彰,形成了“比学赶超”推项目的良好氛围。
招大引强,铸牢引擎。用好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大员上前,主动出击,围绕重点发展方向及薄弱环节,打好招商“组合拳”,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出台政策强招引。成立高规格的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严格落实《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优惠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强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用地、电价等方面给予优惠,全力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吸引外地客商到淅川投资兴业。创新方式抓落实。坚持大员上前,实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二分之一”工作法,打好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和全民招商“组合拳”,重点招引一批龙头型、支撑型、旗舰型项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中部地区“五大战区”,设立5个招商特别行动组,由县处级领导带队,专职开展驻地招商。协同作战促签约。对该县17个乡镇(街道)和28个承担量化招商引资任务的县直单位及5个招商特别行动组,分别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月点评、季考核、半年总结、年终总评,将招商引资成效与人员提拔任免挂钩,量化考核,奖优罚劣,营造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淅川县四大家领导带领各乡镇(街道)、相关县直单位及企业,组成32个招商小分队,奔赴北京、上海、深圳等30余个城市,主动上门招商,共对接意向企业近200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70余个。
创优环境,筑巢引凤。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优化要素保障,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实施“六五四”改革。推行“六多合一”改革,即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多管合一;开展“五减”行动,即减环节、减资料、减跑动、减时限、减成本;实现事项办理“四个一”,即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最优环境。近年来,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保持省市先进位次。重抓重推要素保障服务。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缺席默认、资料共享”原则,不断提升项目审批效能。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分别成立要素保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围绕项目立项、用地、环评、能评等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做到“企业围墙外的事情全程代办,企业围墙内的事情全力帮办”。淅川县丹江桥湿地管理站、香九厚园区移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实现了“一天办四证”“拿地即开工”。落实落细“助企四法”。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当好“金牌店小二”,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倒逼服务效能提升;深入推进“亲身办”活动,领导干部带头以群众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实行重点项目“首席金融服务员”制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累计为13个项目和7家企业争取中长期贴息贷款9600多万元,为大批重点项目建设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