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出现了一种奇怪且非常严重的病症——大骨节病,患这种病的人轻则关节肿大,关节僵硬、疼痛,站不直、走不稳,重则四肢短小畸形,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甚至终身残疾。当时,我国成为世界上大骨节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陕西更是大骨节病重灾区,曾有多达62个县(市)病情重、危害大、分布广,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也成为当地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时间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陕西省大骨节病严重病区儿童患病率可达50.48%,且无有效防治措施。郭雄随殷培璞教授先后赴麟游、永寿等数十个病区,查病情、找病因。从1978年开始至今,郭雄长期从事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他们的脚步踏遍了陕西发病区,在永寿县南邵村开展“吃杂、改水、讲卫生”综合防治措施试验,在乾县关头乡9个自然村进行“小麦喷硒防治大骨节病试验”,在麟游县崔木乡10个病村开展“综合防治分解试验”......
与此同时,郭雄还带领团队抓紧开展病因发病机制研究,改变既往以单一环境暴露因素为主的思路,采用环境暴露与环境反应基因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开展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从“环境高危因素人群—个体—组织—细胞—分子”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骨节病流行规律、环境危险因素鉴定及其分布特征、暴露分子标志物、易感基因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陕西乃至国家防治大骨节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更好地对病人的疗效进行判定,郭雄综合大骨节病临床疗效可恢复性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大骨节病“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判定标准,并于2011年经全国同行专家评审和卫生部地方病防治标准委员会批准,将《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列为全国卫生行业标准。
为提升团队大骨节病研究的创新能力,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近十年来,郭雄引进了国家高端人才瑞典于默尔大学Mikko Lammi教授,并入选陕西省“第九批百人计划”;联合申请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大骨节病iPSCs软骨细胞疾病模型,为大骨节病研究提供了疾病细胞模型和软骨细胞来源。同时,还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成立“西安交大-伦敦大学学院分子医学与地方病联合研究中心”,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合作,派遣多名博士生进行联合培养,显著推动了大骨节病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此外,致力于为地方病与健康促进事业提供技术支撑,郭雄瞄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健康中国”的重大需求,牵头举办了“丝路区域环境、地方病和全球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组建了“陕西省丝路区域地方病与健康促进协同中心”,以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合作和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病防治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
医学科研之路任重且道远,为了防止大骨节病“死灰复燃”,郭雄仍在继续努力,坚持大骨节病的防治,并研发新型治疗技术,消除新发大骨节病,让世间再无大骨节病病痛,这,将是他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