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24》,一出荒诞离奇的爆笑沉浸剧集式舞台剧。
谢可,一位90后新锐导演。 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艺术形式的生发基于人物性格” 繁星戏剧村是一片神奇的土壤,这里总能生发出最独特气质的作品。比如,你很难在国内其他剧场听说把“剧集式”的概念搬上舞台的尝试,也应该很难想象,一台糅合音乐剧、曲艺、杂技、说唱、变装的舞台剧会是什么样子。 在导演谢可的视角里,执导《K24》的过程就是把一切荒诞离奇合理化。 这部号称国内首档沉浸剧集式舞台剧的作品首演于2009年,由中国台湾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创作者蔡柏璋编剧、导演。时隔14年,流行的事物早已化为老朽,而《K24》依然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像一颗小小的飘散的种子,在谢可手中再度生根、发芽。

《K24》涉及的表演形式十分多样化,而谢可导演也正是一位喜欢尝试不同领域挑战的青年创作者。从充满京味的《豆汁儿》,到音乐剧《星辰》,再到肢体剧《羿》,传统生活的烟火气与当代作品的先锋性在他的作品里尽数体现,而《K24》这部谐音“Chaos”的舞台剧,几乎是将“混乱”写在了名字上,但对于早已尝试过多样化创作的谢可来说,则如鱼得水。 “我觉得这些多元的艺术形式是恰当的,一切这些艺术形式的生发,都是基于人物性格的,人物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人物的行为,我们是用这些艺术形式来丰富一个人物。” 在《K24》的创作过程中,谢可和剧组所有人商量好,大家拿到剧本文本,都尽量不去看台湾版本的演出视频,尽量避免落入原版的窠臼之中。原版的《K24》有许多适应当时、当地的梗与元素,谢可则希望能让《K24》更加“接地气”,将故事内容以更加符合当下语境的形式呈现。 “这一切都脱离不开戏剧‘讲故事’的基本性,把多元的艺术形式搭在一起,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K24》副导演、服化设计杨春梓: 我们坚持喜剧的分寸感传达, 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太阳。

“喜剧的0.3秒” 在排练过程中,导演谢可和副导演杨春梓对细节的把控可谓精益求精。 《K24》的演员招募和排练是工作坊形式,每个演员都有不一样的表演习惯和处理方式,而导演需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把演员们糅合成统一的质感。所有人处在一个相同的能量磁场里,并且能释放自己的光芒,与其他人相得益彰,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功课。 对于表演戏剧的处理,导演会精确到0.3秒。哪怕演出日近在眼前,连演员也觉得“只差0.3秒,就不要扣了嘛”,谢可和杨春梓依然坚持找回这0.3秒的误差。 “实际上喜剧就是这么脆,它讲究的是一个非常小的分寸感,如果错过了这种分寸感,没有了弹性的节奏,好笑的事情就不好笑,所以我们给演员讲戏的时候会非常注重。” 而作为这部戏的服化道设计,杨导在整体风格把控上,也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从视觉角度,整体上是一个美式复古风,希望观众们能够沉浸在一个架空的状态里,给大家营造出一个抽离于现实的一个快乐的世界。

大笑狂笑,都归于人性的讨论 《K24》毋庸置疑是一部爆笑的悬疑喜剧,但在这层爆笑之下,两位导演认为更多的是荒诞离奇的众生百态。 心系Mary不断追查凶手的菜鸟探员Mario、为人仗义但在某些方面又非常“极致“的导演、多重身份的变装皇后Sandy、还有在第三季中会给大家带来大大惊喜的Mary……这些人物串联在一起,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他们所演绎的故事,还有关于价值感的追求、关于身份的认同、关于情感的归处,这些能与当代观众产生最深刻的共鸣和情感联结的部分,才是戏剧之中最珍贵的内核。

当一切抽象的荒诞、搞笑、离奇、复杂,被舞台具象为一个个关于人和人性的故事,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还能看见人物背后的悲欢离合,在沉浸式互动之外,真正深切地感受和体会他们的命运,戏剧完成了把真实的人联接起来的功能,《K24》历久弥新的价值也真正彰显。 不论是“剧集式“的概念,还是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不论是千姿百态的角色性格,还是荒诞不经的剧情脉络,剥开层层外壳,一出好的戏剧,最深处永远是关于人性的讨论。而两位导演对这出戏一致的期望,也正是希望观众在轻松大笑之余,还能看见人性幽微的闪光。(熊辉 王海珠) 优惠活动 1、早鸟票(即日起至 6月18日), 单张7折活动区域: 280元/180元区域, 活动场次:6月16日-6月24日 2、早鸟票(即日起至6月 21日) 单张7折活动区域:280元/180元区, 活动场次:6月29日-7月9日 「演出时间】 2023年6月16日-2023年7月9日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