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作为党校系统中最贴近基层的一环,其教育培训不能是空洞的说教和书斋式的空谈、教条式的研究,而是要找准与时代的结合点,找准发力方向,找准切入点,如此“软实力”才能成为“新动能”。
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发行,并列入献礼党的二十大,9月新书书单《砥砺基层党校 党校铸就初心——县级党校主体班次精品课选编(平度市)》火爆出圈,在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获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鲜活生动的内容引发热潮“圈粉”无数。作为全国县级党校第一部校本教材,这也是平度市委党校生动实践的缩影。
在新型冠状病毒过后的首个春天,各地访客纷至沓来交流办学治校的“真经”,让天津路103号这座院子热闹非凡。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省面积最大、青岛市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走进这所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县级党校,一探究竟。
一座培训“大熔炉”是怎样铸魂赋能的
“走进校园,马上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天的党校是一步一景皆党性,一言一行有修养。”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兰科村党支部书记卢法文由衷感叹。这位参加了20多年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的老党员道出了参训学员的心声。
听了听不够,学了还想学,走了还想来。这就是党校培训产生的魅力。“请问,作为新村党委书记,您是怎样把网格支部书记‘拢’在一块儿的?村里的矛盾您是如何化解的?”“请问,您是怎样谋划村集体增收的?”......这是2022年新提任副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的火热研讨场景。讲台上激情回答和提问是平度市农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冠军店子镇史家村党委书记王贤亭。火花碰撞间学员取得解决问题的“真经”。
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结合平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干部培训内容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中国精神谱系”“作风建设”“四史”“平度市情”等教学模块,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带来形象活泼的授课效果。“读、看、讲、享、评”调动起学习热情。平度党校用心用情做干部教育培训,把每一期培训班办成精品班、示范班,领干部培训模式之先,党校模式成为平度干部教育培训的模板。
“刘谦初,是我们平度走出的革命者,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女亲家。在1927至1929年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和山东省委书记......”这是青年教师王越在刘谦初红色文化园为学员倾情讲授微党课。近年来,平度党校充分挖掘平度现场教学资源,将教育搬到生产一线,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形成集中培训有阵地、日常教育有场所的现场教学格局。目前,已打造形成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党性教育和乡村振兴等现场教学点30余处,在4个镇街打造8处体悟实训基地。
“这是我第一次吃自己做的农家饭”“今天,我学会了修剪葡萄”“今天晚上,村干部给我们介绍了村庄40多年的发展变迁,我深深感到,中国农村的变化太大了,我感受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是新入职学员在参加体悟实训中的感受。“这一个月的党校培训,我心灵受震撼,思想受教育,收获太大了。我会把市委党校的干部教育模式应用到我镇的党员培训中。”新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马晓萌如是说道。“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视频教学+实训教学”的党性教学培训体系,使党性教育“燃”起来,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
一套精品课是怎样炼成的
“我觉得这个案例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主题可以再深化一下......”“讲课要注意语言精炼,不要出现太多口头语。”晚上10点多,平度市委党校201教室灯火通明,初春的夜晚还有丝丝寒意,教室里却热气腾腾。全体专兼职教师正在“向程通开炮”,围绕程通的专题课以问题为导向,你一言我一语,集体“挑刺找茬”,一场有辣味的评课活动火热进行着……平度党校大力倡导“全员上讲台、讲课论英雄”。程通,一位从黑龙江通过域外人才引进方式来到平度党校的行政人员,如今也登上了主体班次讲台,成为讲坛新秀。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精品课是动态打磨出来的。平度党校坚持“没有调研不备课,不经试讲不上课”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选题—调研—备课—试讲—评课”制度,引导教师将自我完全融入编、导、演、评的全过程,讲前是编剧,讲中是导演,讲后是评论员,从一个观点、一个人物开始,由小到大,如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着力解决“不会讲”“吃不准”“讲不透”等问题。其打造精品课的经验做法在《山东党校报》予以宣传推介。
讲课有理有据,教学有道有术。刘秀燕老师近期正在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备课,她打开微信收藏夹,找到校领导昨晚分享的一篇文章,又认真琢磨起来。“一人一题一标签”是平度党校的鲜明特色,每位老师名字都是一个“文件夹”,收藏着校领导和同事分享的学习资料,分享已成为平度党校的一种习惯,集体备课已成为常态。每位老师对研究的专题及时跟踪,深耕细研,借鉴经典的力量以正本清源,吸纳最新指示精神以与时俱进,从中华文明和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以明理增信。
脚上沾泥土,讲课才接地气。提起地雷战,很多人立马想到“海阳”,但地雷战真正的发源地是被誉为“石雷之乡”的大泽山。为了摸清地雷战的来龙去脉,崔淑燕,青年创新组的成员,周日的清晨又来到大泽山镇高家村东南山脚下,听老党员、老革命讲过去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印证了历史,而且走进崔淑燕老师的课堂,走进党员干部心间,融入平度人的血脉,生生不息。校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王彬堂常常嘱咐老师们:“要走出校门,打开心门,不用笔、本,向群众请教,从群众那里‘取真经’,在群众中找答案。”平度党校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打造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课,已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成功走出了一条县市党校打磨精品课的有效路径。
一批镇街党校示范点是怎样打造的
“杨明斋,中共早期党组织创建的重要推动者,李大钊称他为‘万里拓荒、一身是胆’,周恩来评价他是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在明村镇杨明斋事迹陈列馆内,党员春季培训班的学员们认真聆听着那些栉风沐雨、上下求索的党史故事,这是平度市委党校深入推进“三级党校”建设工作镜头下的真实记录。
平度市,拥有党员82125名,其中,农村党员45183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55.02%,基层党员干部人员基数大、管理单元多、分布较为零散,但是培训资源和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将有效资源串联整合,消除农村党员培训盲区、补齐基层党建短板,2019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早就给出了答案。
平度党校政治处主任李顺达表示“《条例》新规定,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设立党校。但其实,早在2018年,我们就已经开始积极构建“三级党校”体系,在各镇街成立分校、管区(村庄、社区)设教学点”。
“经过全方位探索、调研、谋划,我们以市委名义出台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建设的意见》等7份文件,这在县级党校事业发展上是极为少见的,也足以说明市委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2022年年初,平度党校借助市委力量,坚持党员教育工作“一盘棋”、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建设“一体化”思想,推动“三级党校”制度化建设、规范化运行。
在全市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三级党校”建设全面推进,17所镇街党校全部挂牌成立,同步跟进191个管区(298个新村)教学点建设,逐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培训网络,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培训矩阵,实现市域内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如今看来,镇街党校已经完成从“三统一”“五到位”到“六有”“六到位”的高标准、高质量转变了”。李顺达自豪的说到,“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推进行业有效覆盖,建立多所市直部门、系统分校,多层面的布局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乡亲们,咱们镇西红柿产业比较出名,我就先从西红柿常见病虫害和大家伙聊聊吧......”,在农技课堂上,农学专家、党代表王伦世正在给农村学员授课,这也是他17个镇街志愿巡回授课的第9站。把“农技党课”开到田间地头,让“行走的党课”点亮乡村致富路,这是市委党校以“党性教育+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打造“田间党校”党建品牌的创新举措。
在平度市南村镇沙梁新村“博士驿站”内,党组织书记王恩忠也经常佩戴党徽,组织党课学习、传授脱贫致富经验。除了聘请像王伦世、王恩忠这样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了解基层的“土专家”,还有一些老干部、专家学者、市级领导等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兼职讲师,通过“内育+外聘”的模式,组建起专兼职教师队伍,为镇街党校提供深厚的人才支撑。
“我是40多年的老党员了,年年听党课、去培训,最近几年变化最大。老师讲课更贴农村实际、更接地气儿,讲到咱心里了!”刚刚参加了全市农村(自然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的蓼兰镇许家村支书徐忠军说。事实证明,“三级党校”的构建运行,为筑牢基层党组织“红色堡垒”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强基固本砥砺奋进”,在这样的主题激励下,以市级党校“2+1”牵手机制为助力,推行阶梯培育模式,按照“达标”“规范”“示范”三个等次评星定级,平度市镇街党校、市直分校已经形成了比学赶超、百舸争流的崭新局面!
一支党校尖兵队伍是怎样锻造的
“2018年,我来到党校后,跟同志们交流,其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这块,有位教师曾提到,她来党校很多年了,还没有登上过主体班次,不知道怎么备课、怎么讲课。这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短板的一个缩影,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已经成为制约党校未来发展的主要症结。如何在平台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破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平度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彬堂这样强调。
因为热爱,无惧岁月漫长。在谈到投身的这份事业时,党校的每个人都是格外的自豪。他们有激情、有干劲、有对党校事业的无限热爱。为了能把课讲好,张晓艳老师常常晚上备课到凌晨,有时为了琢磨一句话,一整天都在苦思冥想。“半夜做梦都在讲课学习,有时来了灵感就赶紧用手机记下来,生怕忘了!”张晓艳老师笑着说。张晓艳老师作为“名师工程”的优秀代表,从教20年,成绩斐然,并成为2022年全省党校系统唯一一位破格晋升的正高级讲师。如今张老师的课排得满满的,这位外表温柔的80后美女教师,靠着一股拼劲和过硬的理论素养,成为了党校人的榜样和旗帜!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他人撑起一把伞。“我特别感谢这个制度,感恩我的导师,陪我度过了初入党校时最迷茫的那段时光。”刚刚在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精品课评审中拔得头筹的青年教师张靖动情地说道。导师制不仅仅是帮助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架设的一条“跑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心怀“良师”,吾辈逐之。年值九旬却一直笔耕不辍的党校原副校长、党史办原副主任张升善老人,写残了右手,坚持用左手继续书写党史。弦歌未止,薪火相传。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科研的经验和方法,更要学习诸位良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继承情怀与担当,致知力行,成风化人。
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组织学习。对于平度党校人来说,没有“休息日”,只有“学习日”。曲春妮老师每天早上都习惯性地浏览当天重大的时政新闻,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曲春妮老师笑着说,“现在每天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天在平台上又看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大家互相交流分享。”此外,依托“初心”党代表工作室、“红动90分”青年创新组、“红色领航 党性铸魂”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业务技能“大比武”“周四学习日”“思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成长、学习、交流活动,如今这些“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遇事会办、问策能对、上台能讲”的前浪和后浪们,正书写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支队伍要像一个人。平度党校的每一份子都在闪闪发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群有坚守的人,一群有正念的人,一起来做这份事业。基层党校人虽“身兼数职”,但他们深知,一个人忙、一个处室忙、一个单位忙,最终反映的是一群人的成长、一份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党校人美好的“双向奔赴”。
千里之外的一本书,点亮了一盏心灯。“我们的这本书原来还有这样的价值,可以让年轻人走进平度,了解党校,找寻到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一本书的背后,更是平度这一座城,平度党校一所校,和我们这一群人的故事啊!”新入职的2022届“青选计划”优选生林杰笑着说道。
一本书不仅仅是一群人、一所校的故事,引发的热潮甚至影响到一座城。在党校事业发展的春天里,平度党校人的背后是万千扎根基层沃野的燃灯者。广袤乡村上的点点烛光,让我们充满敬意,让我们满怀希望——因为荧荧微光汇聚,必将映红天宇。(姜国利、张利勇、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