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周边创造就业是关键
“一带一路”靠什么带动沿线经济的繁荣?当然要靠资金、技术的投入,但要创造可持续的繁荣,还是要看能不能带动就业。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的独特之处,这不是只靠投入就能做到的。要达到这个目的,第一步就要看能够为沿线国家创造多少工作岗位。
就业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目前世界上出现动乱的国家,究其原因,都与就业相关。失业多,尤其是青年失业多的国家往往不会稳定。中国崛起给世界创造了红利,对红利的分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使成千上万的底层、中层人口享受到了现代化的便利。
当巴西里约贫民窟的居民有了电,买了第一个中国制造的电饭煲;当华为将中国制造的手机送到孟加拉国偏远农村的农妇手中,中国发展的红利第一次有了具体的体现。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90年时,几乎一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每天生活费用不到1.25美元,到2010年,减少了22%,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减少到了7亿。
这些走出贫困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购买了自己家庭的首部电视机、手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脑,并有闲钱为孩子们购买玩具,这些产品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
不要给邻国带来就业压力
不过,一旦他们的饭碗因中国制造的进入而受到危及,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就会出现180度的大转弯。在本世纪初,中国制造的大举进入就给美国和欧洲带来了这样的冲击。现在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周边的互联互通,也面临同样的考验。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制造会通过新联通而更加畅通地进入他们的市场,冲击那里的就业。
目前,中国的邻国有相当一部分都面临严重就业压力,阿富汗的失业率高达35%,尼泊尔的失业率高达40%以上,土库曼斯坦失业率超过50%。此外,泰国、缅甸、越南和印度等很多国家面临着如何将大量无固定收入的服务业或农业人口转入制造业的挑战。光是越南,每年就要安排一百多万青年人就业。
如果我们在实施“一带一路”的项目时,多考虑一下周边国家的就业状况,让那些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项目先行,成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然,拉动周边国家就业单靠“一带一路”是不行的,但“一带一路”应当有培育造血机制的功能。近年来,中国已经通过联合国有关机构,资助周边国家的劳动力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带一路”也应当设计一些类似项目。
有的时候,长期的战略效果并不与投入的多少成正比关系,投入几十亿美元建设的大项目,可能还不如投入几百万却能提升就业水平的项目更能创造长期共赢。
《祖国》杂志记者采访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丁刚(丁刚常驻国外,足迹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请他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