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河南省新野县施庵镇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底线工作,以“观念能力作风提质年”活动和“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实行镇村联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细化耕地用途管制,优化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心全力守好群众的“米袋子”。
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粮食面积稳中有增。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粮食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等要求,把粮食安全责任制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建立健全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抓面、村党组织书记抓点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2年,施庵镇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5万亩,产量8.5万吨以上,其中小麦9.5万亩(亩均产量1400斤)、玉米4.5万亩(亩均产量1000斤)、花生5万亩(亩均产量750斤)、蔬菜种植(含复种)2万亩(亩均收益为3000元),较上年粮食作物面积增长12%。
落实扶助政策,持续激发群众种粮意愿。进一步明确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最根本的任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宣传,切实加强各项惠农政策落实,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行种粮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持续引导和激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2022年,共为13102户农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38.27万元,兑现一次性种粮补贴437.5万元。投入小麦病虫害防治农药发放及“一喷三防”资金172万元。鼓励农户引进各类先进农机具60余台(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96.28万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54.6万元。同时深度挖掘东杨营高筋小麦、渠西蔬菜、大营红薯、前罗南瓜等特色资源,精心包装打造一批富硒面粉、红薯粉条、金香南瓜、广东菜心等农特产品,全力延伸农产品供需产业链条,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提升耕地质量,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2022年共计流转涧河、薛庄等8个行政村、5139户、12000余亩土地,项目区高标准调整路网,打通5条田间断头路,新建混凝土道路18.112km,形成“井”字公路网。开展土地复垦,平整废弃生产路和沟渠,增加耕种面积115.7亩;投资3850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排水系统,疏浚沟渠约32公里,新建175座泵站、31.4km排水沟、400余个渠系建筑物;埋设低压输电线路51.21km,铺设节水管道48.44km,配套中心支轴式喷灌机16台,折叠式淋灌机10台,构建出“渠相通、沟相连、河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网络体系,全面提升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真正实现“藏粮于地”。探索推行“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土地托管”模式,实体化运行现代产业发展公司,制定符合镇情的土地托管方案,对土地实行全程托管服务,通过“土地托管”“入股分红”“田保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技”。
盘活土地资源,着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坚持“两个全覆盖”,鼓励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扩大规模经营、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由“建基地扩规模”向“提质量增效益”转变。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以“藏粮于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开展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村组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作物结构、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农作物种植模式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农时第一标准,因地制宜采取灵活耕作方式,确保春耕夏种生产不误农时。
下一步,施庵镇将持续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广“春粮秋菜”“两茬轮作”等耕作模式,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各项目标任务,与高标准农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机衔接,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全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刘振伟 孙志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