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深化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快速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战略决胜期,基本民生要持续改善,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都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多子女家庭逐渐被独生子女家庭取代,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养老已不复存在,“空巢”现象日益增多,民生福祉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不断增加的老人带来的孤独、空虚、伤感等心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生活不能自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在党和政府引领下,养老机构不断完善发展,但对于收入水平一般的家庭依然难以实现机构养老和依靠子女养老。按照国际统计,70%老年人更愿意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既经济又自由,环境既熟悉又心情舒畅,子女也能时常探望。因此,探索居家养老模式,优化服务,发挥村(社区)党建作用是河南省淅川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中之重。根据信阳市“戴畈模式”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先进经验,结合淅川实际,按照县委领导重要批示,试点先行全面推广,将“三留守”人员统筹考虑,既破解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又兼顾考虑留守幼儿托育,同时将留守妇女剩余劳动力充分调动起来,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以社区党群服务为中心,将包袱留给支部,幸福留给群众,创新淅川特有居家养老模式,破解难题,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淅川经济发展。
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探索一条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农村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淅川县光明社区最具代表性。该社区位于县城东郊,毗邻县工业园区,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点,社区占地316亩,共安置全县15个乡镇、264个行政村、1015户4175名贫困群众搬迁入住,其中享受低保人口2059人(占社区总人口一半)、慢性病人1040人(占1/4)、残疾人378人、精神病人81人,65岁以上老人479人,是一个人员构成复杂和家庭相对贫困的社区。因从农村异地搬迁至城区,再利用农业发展经济已经不再现实,家庭劳动力要么进城务工要么附近工厂务工,留守的妇女要么带孩子,要么照护老人,更有一些老人长期“空巢”无人照顾。按照自理情况,逐户排查,有42户老人属于居家自理能力较差,加上部分住房没有电梯,导致这部分老人一直“凑合”生活,更谈不上生活质量有效保障。经过不断的探索、调研,逐步形成以光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试点向全县推广。
政府引导。通过制定相关的统一标准政策,通过前期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发展,规范运作与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属地灵活管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协同、市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形成三方服务链式结构。将该社区留守妇女纳入服务体系队伍,经过培训,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从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服务中坚力量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吸纳社会专业家政人员提供有偿服务,与社区卫生机构签订协议,定期到社区问诊复检。充分发挥部分能自理的留守老人余热形成志愿团队,深入到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定期交流家访,打破“空巢”老人空虚寂寞生活状态,满足心理慰藉。政府部门和社区对服务满意度进行考评,将固定服务人员工资统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有偿服务和有奖服务结合,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引导宣传一段时间后,逐步推向市场化运作,落实社区监督责任,以成本价公益性提供有偿服务,政府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贴。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起着枢纽和平台的作用,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充分依托社区力量,整合养老信息和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正确定位,职责明确,提高公众对居家养老服务认识,充分利用社区的养老资源。通过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社区能够更方便、更及时、更准确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光明社区日间照料于2021年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留守老人分为居家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中心托养服务,设立老年食堂及餐厅、休息室、健身康复娱乐活动室等,同时增设幼儿活动室,设置公益岗在中心对“老幼”托养提供服务,发挥社区幼儿教育资源到中心提供幼儿教育指导托育,发挥社工组织对老人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和其他社区组织服务。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和志愿者团队是满足居家养老模式的关键因素,对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如学生、低龄老年人等群体的参与,并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有偿服务和积分兑换、时间银行方式调动全社区及社会力量参与,并通过一系列的考评办法和制度,形成养老氛围。如,将固定的服务人员通过财政补贴与有偿收费结合方式,收取基本成本食材费用和均摊水电费方式保障基本物资长效供应,将公益志愿者通过积分兑换爱心礼品方式给予鼓励,将低龄留守老人通过“时间银行”方式换取将来免费服务等,将三类不同服务人员分类管理,社区党员与服务对象结对问效的方式督促服务质量,通过评选社区孝老之星方式,版面宣传优质服务员进行奖励。对屡次服务不达标,经培训管理依然不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实行淘汰制。为公平竞争,防止推卸,将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实行“包楼定人”制,党员干部分包监督服务人员和老人结对制,责任到人。
注重智慧养老平台的运用。居家养老服务实现随叫随到和科学管理离不开智慧养老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将开启以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通信应用技术、应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先进管理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发挥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目前,县智慧养老平台正在深度开发,下一步将定位手环、居家养老床位、智慧餐厅消费等智慧化设备整合到养老平台,发放一人一码,一人一卡方式,入户服务扫码和到照料中心消费扫码等功能,方便老人不会使用手机现象操作现象,对所有服务效果和服务时长通过智慧平台自动记录,对老人健康情况和医疗机构定期复检情况建立电子信息,时时关注老人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家庭安装联网监控视频,对上门服务提供全程监督,外出子女能随时通过手机端查看父母居家养老照护情况。对餐厅收费和服务收费情况通过县管理端实时查看运营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指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光明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点关键在于解决如何上门服务、政府如何引导、社区如何发挥现有资源、人员如何管理和效果跟踪、如何能长效运营,让农村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能养得起,生活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试点探索,强化标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真正增加民生福祉为根本,实现老幼有所养,老幼有所乐,真正解放家庭劳动力安心创业,创造财富,实现经济发展共同步入小康。(刘振伟 王翔)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