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孟瑾当选为十九大党代表后,本刊特邀记者连线孟瑾,进行采访。在电话中,孟瑾的声音穿透力极强。她感谢刘明强代转送的本刊特邀记者绘制的习主席画像,激动地说太珍贵了,并马上去装裱。
“她是我心中的“大拿”、电气科学家!电气上的问题找她都能拿下!”说起孟瑾,和孟瑾同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卷烟厂工作的韩明竖起了大拇指。
“孟瑾工作上蛮拼的!工作上随叫随到,在工作上还经常有技术革新,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女同事陈霞也心服口服。
出差多、加班多,在女儿眼里孟瑾是“不着家的妈妈”。在女儿一两岁时,有一次孟瑾出差回家进门,女儿不认得她了,叫“阿姨”,叫得孟瑾心酸。
在安阳卷烟厂工作的孟瑾,被称为 “孟铁人”、“制丝电修无冕之王”。
“女铁人”孟瑾在工作中
“70后”孟瑾扎根在生产一线,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工作上有股钻劲儿和韧劲儿。提起孟瑾,同事都叫她“孟铁人”。2006年,安阳卷烟厂“十五”技改进入安装阶段,当时孟瑾的孩子才一岁多,孟瑾把孩子托付给婆婆照看,自己全身心投入技改工作中。她每天7时就到技改现场,23时才回家,午饭到下午5时吃是常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孟瑾瘦了20多斤。“那次技改对我触动很大,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在施工现场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不愿意错过机会。虽然那一年多很辛苦,但也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孟瑾回忆说。到最后的调试阶段,孟瑾和男同事一起坚守在厂里,3天没回家,累得实在不行就在地板上铺开麻袋打个盹,令施工方代表和同事都很惊讶,开玩笑说原来孟瑾是“铁人”啊!“孟铁人”的绰号就这样叫开了。制丝生产线设备顺利试运行后,孟瑾回到家整整睡了一天。
1996年大学毕业到安阳卷烟厂上班时才19岁,如今已经是该厂的首席工程师。2006年是安阳卷烟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孟瑾所在的制丝车间新线进入安装阶段。
新线正式投产后,设备运行尚不稳定,她主动承担起车间的关键部位——中控室的维修工作,同时负责车间网络及程序维护。她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每次设备出现故障,操作工总会第一个想到她。只要接到车间的电话,她总会风雨无阻地迅速赶到生产现场,总会让瘫痪的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运行起来。“制丝电修无冕之王”的称号是车间200多人对她的信赖和尊重。
安阳卷烟厂制丝车间生产线以及管理平台采用国际先进的总线和PLC控制系统,技改后,一旦发生网络故障,维修人员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遇到设备改造,需要软件部分配合修改,往往也不知道程序如何编写,而且程序调试、网络维护和开发必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让工友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孟瑾到外地学习综合测试台组建技巧,2010年成功利用车间原有设备上拆除的旧电器元件,与工友一起逐步搭建了具备PROFIBUS总线系统和编程测试功能、市场售价约30万元的电气综合测试台,为培养高、精、尖的维修队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维修人员杨立说:“以前到现场不敢动手,有了这个测试台后,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台上模拟生产线可能出现的故障,然后加以分析和处理。当生产线真正出现运行故障时,我们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故障排查,通过这个平台,我学到了好多技术!”
为让技术组人员都能独当一面,孟瑾把自己多年来的维修经验汇编成20万字的电子手册放到网上让大家共享,并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在“首席员工带徒”活动中,经过她培养的4个徒弟目前已经成为车间的中坚力量。她还积极探索研究,主持完成厂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60项,为企业节约资金3000万元,并取得了4项国家专利。
孟瑾作为安阳卷烟厂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她勤于钻研,取得了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双重职业资格,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六西格玛黑带职业资格,并在核心期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技术论文,以过硬的技术水平被大家公认为技能突出、善于攻克和解决关键性技术工艺难题的能工巧匠。
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共完成技术革新60余项,取得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着作权,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完成QC成果13项,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设备有效作业率的提高、原辅材料消耗的降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孟瑾亲身经历了安烟“十五”技改,如今又投身于新一轮技改,她见证了技术创新给企业焕发的新活力,深刻领悟了“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的含义。在笔记中,她郑重地写道“我是党员,干工作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对得起企业的培养!”(《祖国》特邀记者 王迈)
本刊特邀记者王迈(右四)与十九大代表在代表驻地合影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