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李国良 文/王武 评为法学讲师24年后,廖曜中再申报高级职称时没有悬念地被评为二级律师。廖曜中说,要是2003年不去作公选副县长,当年9月就该评上副教授。即使耽误近20年,廖曜中并不遗憾,因为他近距离体察官场十年,增长了阅历,并以其仗义形象在法律界扬名了八年,他常常自掏腰包为弱势群体维护公道,为困难百姓提供法律援助,更维护法治尊严和权威。
他曾在媒体面前说过:“我永远是讲正气之人,一腔热情,敢说敢做,不为私利,有时比较傻,但傻得值,因为我自认为是反腐败的英雄。”他帮助过的当事人都夸赞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党员律师、正义律师。
心系群众怀博爱,冲冠一怒为公义
廖曜中,生于湖南。在这片土地上,屈原曾留下“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的诗篇,周敦颐曾吟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汨罗江水滔滔,养育了一代代刚毅厚重的仁人志士。
廖曜中正是其中之一,他耿介刚强,敢于挑战权威,能为一个“理”字与权贵叫板,每遇不平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打抱不平,若亲友遇到困难,他也不辞劳苦主动帮忙。
这两种特质宛如廖曜中性格的A面与B面,相互映照,彼此呼应,让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曾历任乡镇政府团委书记、司法助理员,公安特派员,从基层做起,稳扎稳打,好学上进,从乡镇干部考研、考博再考上副县长,平调任湖南省衡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法学会及法律援助工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农民在外务工常被欺压,民工伤亡事故无法维权,作为基层司法助理员,廖曜中总在帮他们维权的路上奔波。他举例说,1992年上半年,本乡一民工在广州触电身亡,老板不愿赔偿,甚至动用了警方力量,廖曜中据理力争,最终老板不仅答应赔偿,还主动增加数额。从此,他爱上了“可解百姓燃眉之急”的律师维权事业。
2007年底,廖曜中平调衡阳市司法局作副局长,当时国家推行法律援助制度,可是司法行政部门常常难以找到合适律师,恰好廖曜中有律师资格,他常亲自上阵,担任他们的法律援助律师。
这项工作费力不讨好,很多人觉得他是为了钱昧了良心,替“坏人”说话,廖曜中有苦说不出,那些重刑犯但凡有点家底,又何至于需要政府推行法律援助制度呢?委屈归委屈,廖曜中代理案件总是尽职尽责,走访现场,核实细节,依法依规,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作为党员,廖曜中厌恶不见阳光的潜规则,只是作为体制内的螺丝钉,不能不默默忍耐。但最终,当一把手多次以权谋私,堂而皇之违背人事规定时,他不顾酱缸文化的氛围,冲冠一怒,引来了媒体的关注,也换来了自己的冷板凳。
后悔吗?廖曜中看着自己的名字,摇摇头,依然欣慰。曜中这个名字是自己改的,“日出有曜,光辉灿烂,这个名字就代表了我对公义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路或许曲折,但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笃学不倦常求索,潜心精思守初心
然而喧嚣的世界里,如何守住良知,知行如何统一?
这一度让廖曜中感到痛苦,而一个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的朴素精神、对光明的执着追求驱使着他潜下心去钻研法学。
廖曜中有一股书生意气,因为较真,所以在多年基层法治工作岗位上,他总是兢兢业业,耐心细致,积累了大量的书面材料。每次办案,他都会记录案件,总结摘要,不断整理复盘,进行归纳和总结,日积月累积淀深厚,并在《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理论前沿》、《求索》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对中国司法体制创新改革的思考观点,赢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但廖曜中依旧不满足于此,因此他的求学经历是复合的、多维的。1992年他从乡政府直接考入中央党校研究生部法理学专业读研,2005年又考入武汉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读博,1997年即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于次年做了兼职律师,2013年他又进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从事物权法方向博士后研究,他充分将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办案经验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在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中尽些绵薄之力。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感廖曜中法学功底厚实。他关心司法实践,常为三大诉讼制度的合理性、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奔走呼吁,希望能够得到改进。他举例说,目前审判组织仍有不合理之处,一些地方行政审判忽视原告权益,基层独任审判制甚至无法保障起码的公平,人民陪审制在许多地方是陪而不审,司法腐败依然严重,错案纠错程序任重道远。他又承认没有绝对的公正,他认为网络陪审团很有必要,法官异地随机组成合议庭能保障司法公正,司法公开还远远不够。
理论与实践总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廖曜中在法学理论上有着深厚造诣,当他辞官为律时,顿感如鱼得水,在具体案件的千丝万缕中能够锁住最核心问题。
“成为一个律师,不仅要帮代理人澄清事实,说清道理,更要让法官信服。那如何让法官信服呢?重点在于你需要为自己的主张找到法理依据和事实依据。”尤其是疑难复杂的案子,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法条,这更需要律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既熟悉法条,又能够识别法条中的开放性漏洞。
为民请命心向党,直言不讳敢为先
尽管廖曜中曾在入世与超然之间挣扎痛苦过,好在律师这份职业正契合了他的精神品质。
“做人做事要有认真对待之心,人际交往要有坦然面对之意,我也看清楚这个世界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正义,我并不是那种认死理的人,但也绝对不会和某些人同流合污。”这是廖曜中离开体制时的发言,那时他还在为正义求索,而从2014年开始成为专职律师后,八年时间,他走出了人生纠结的低谷,释怀迎向法治的曙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是读书人的社会使命感所在,廖曜中也是如此,他说,他不敢为天下开太平,但求为普通百姓开言路。
日常工作中,他将和百姓权益息息相关的物权纠纷案件、土地权属、房地产纠纷、征地拆迁案件作为了研究和承接的重点;社交平台上,他也从没停止为弱势群体发声。
无论是2015年成都金牛区政协副主席申勇会议发言案,还是2017年四川泸州太伏中学生疑似被虐死亡案、深圳打工妹未带身份证被拘留案,都能看到他仗义执言的身影。廖曜中说,作为一个党员律师,我从不干没有根据的事,看似尖锐的批评,每一条都有事实和法律作为依据。
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不减锋芒锐利的眼睛,让人不禁感叹,他依旧还是那个在司法权贵和腐败势力面前绝不妥协的廖曜中,依旧还是那个维护法律尊严、追求司法进步的党员廖曜中。十年饮冰,热血难凉,他笃行求索,历经千锤百炼,以赤诚热心服务每一位代理人,以理想的炬火照亮了中国司法前行的道路。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