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所触笔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个主题意象,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一名安徽人,我对这一在近现代具有鲜明皖西红色文化身份的大别山民歌,总是倍感亲切。尤其是回想曾多次置身于部队大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时的情景,那清新明快,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此起彼伏,激情澎湃的音乐情趣,跳跃变奏的歌唱,都禁不住勾起心底无法磨去的情结。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民歌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在学术界尚争论不休,就相关资料理证、人证、文证分析,得出结论: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者是安徽金寨人罗银青。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界人士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还被改编成二胡、琵琶等器乐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把这首单旋律民歌改编成一首丰富的民歌合唱曲。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一时间此歌红遍全国,最终变成红色经典歌曲。后来此歌又被选入中小学等音乐教材。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将《八月桂花遍地开》认定为安徽金寨 民歌。近日,笔者翻阅有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一书,大别山下抒情怀第三章节、第一首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
纵横千里的大别山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皖西大别山民歌山水相连,生生不息。书中记载《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安徽金寨的一首民间小调,歌词填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旋律采取的是金寨民歌《八段锦》。曲调不仅有自己本土山歌之特色,还兼具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和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首激奋昂扬的歌曲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发挥过重要的鼓舞作用。
《金寨县革命史迹图》充分显示了金寨县从1921年至1949年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的历程。在数十年的革命疾风暴雨中,金寨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征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追认的革命烈士1万余人;建国初期健在县籍老红军70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少将以上军衔59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岁月临山水而歌。今日的金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在这里桂花的生长,桂花品种、桂花树的种植、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八月时节,那些漫山遍野的桂花儿看似细碎,却呈燃烧状怒放着、芳香着,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岁月蹉跎,在金寨这片红土地上,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原局领导多次转战于此,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已化作山峦的记忆。经典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已经唱响大半个世纪,历史衔接往往是链状的,人们一想到骨咬筋连的大别山,就能想到这首歌,就能想到满山遍野的桂花,因此桂花在金寨这片厚重的红土地上开得格外芳香。
今日金寨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烟波浩渺,层峦叠嶂,以“飞瀑、怪石、云海、圣水、幽谷”闻名遐迩;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湖光岚影,波澜壮阔,步移景换,令人目不遐接;县剑山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青天,山险松奇,石怪洞深,更有神秘优美的传说千古流传,登临揽胜,令人无限遐思。红色旅游更是精品连连,革命纪念地遗址星罗密布,红军广场敞开胸怀,革命博物馆面貌一新,洪学智纪念馆、纪念碑让人追思,燎原星火纪念碑,高伟壮观,金寨县烈士纪念馆使人震撼,红军纪念堂,全国无二;红25军、红28军陈列馆,带领游人步入烽火连天的昔日战场.“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华灿烂新呀新世界……《八月桂花遍地开》从金寨深山里唱遍全中国。(赵玉婧)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