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 >行业模范>正文

王印庚:为中国渔业发展而探索

2022-07-11 17:07 来源:《祖国》杂志

  导读:夏季水温飙升,有一种生物,喜欢躲在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下夏眠,这种生物就是刺参。作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刺参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因此,科研人员十分重视刺参的研究和探索,其中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利器”。

  《祖国》记者韩东起 文/王灿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领域首席科学家,王印庚,始终奋斗在探索刺参健康养殖的第一线。不仅选育出具有抗逆、耐高温‘参优1号’刺参国审新品种,从分子生物学解析了抗病、耐高温抗逆机理;还选育出“琅琊青”“金钩”“墨红”等多个刺参新品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商业化苗种。与此同时,他带领团队优化了刺参池塘工程化养殖、网箱养殖、吊笼养殖模式,建立了国家农业主推技术“海参池塘高温灾害综合防御技术”,攻克了海参养殖度夏难关。


  王印庚
 为海参健康养殖而探索
  30余载匆匆而过,王印庚的探索却从未停息。1985年,他入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被选派留学深造,2001年获得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大学博士学位后,收到了国外高校和上市公司的邀请。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回到国内。提及原因,他只说了这样一句简单朴素的话,“我是一名党员,我永远记得留学的初心。”
  归国后的他,扎根渔业,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的水产养殖,品种越来越多,规模更大,产量更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的严重困扰。此时,他身为学科带头人,十分焦急和忧心,倍感责任在肩,但他知道,能解决问题的只有科学。于是,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2013年以来,夏季高温重创海参养殖产业,沿海每年损失数十亿甚至百亿元以上。他联合企业攻关12年,培育出我国首个抗病性状刺参新品种“参优1号”;研发出池塘底部蓄冷降温技术,构建海参高温灾害防御技术并被农业部选为农业主推技术。在应对海参3·15事件、大菱鲆药残、台风、洪涝等突发事件时,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用科学数据为产业发声,先后撰写20多项灾害防控指南为行业发展支招。
 为中国绿色渔业而奋斗
  渔业,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作为渔业大国,中国的渔业发展始终与科技发展并行。对王印庚而言,刺参的探索,只是他求索追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才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选择了科研,就选择了不停歇的“战斗”。而王印庚的科研足迹,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见证。在刺参研究外,他不仅组织或参与开发了云纹石斑、细点石斑、珍珠龙胆、大菱鲆、半滑舌鳎、松江鲈鱼、崂山仙胎鱼等多个鱼类养殖新品种,技术支撑国家级原种场、国家级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等多个种业平台。设计完成了海参浅海养殖网箱、养殖附着基、流体饲料消毒仪、水产饲料给药装置、水产养殖系统水下生境VR观察仪、海参微饼、薄片功能饲料等大量技术产品,完成了10余项专利技术转让开发。忙碌的工作,让他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了科研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水产疾病领域的科研人员,王印庚深知: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与团队遍访万里海疆数百家企业,充分了解水产病害的特点之后,便投入到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发现了30余种水产新病害,还筛选出40多种疾病防控药物,研发100余项专利技术,针对鱼、虾、贝、藻、参等主养品种制定百余种病害的防控技术方案,撰写完成《中国海水养殖病害图库全集》,为渔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水产养殖而奔走
  “如果技术不能为养殖服务,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在王印庚看来,技术落地在某种意义上,比技术研发还要重要。正是这份理念,让他极为关注成果转化。
  为了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他总是不停的奔走沿海各地。在十年间,他组织推动签订所企研发合同1600多项,创办蓝梦科技入户工程,搭建“省域首席专家+技术宣讲团+科技特派员”科普团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0万多名。为了方便养殖户的学习,他先后编写专著、图谱10余部,编写大量技术讲座课件,发放科普材料10000余份。
  让更多的养殖户科学养殖,一直是他不懈的追求。为了这个目标,他总是忙忙碌碌,但无论多忙多累,对渔民的求助,都有求必应,在科学分析后,提供防控方案,经他诊治水产疾病案例已达万余次。
  即使在疫情下,王印庚依旧忙碌。他不仅组建渔业抗疫复产服务团,实施线上咨询、线下指导、分区施策,还自驾行程逾万里,深入唐山、威海、东营、沧州等养殖一线实地调研,按时完成湿地生态养护等多个实施方案,及时保障了7000养殖户春播秋收的生产时节需求。
  在科学防控的背景下,王印庚团队完成了抗疫复产的预期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他们还通过线上平台为37个丝路国家传播技术、答疑解难,把抗疫复产的中国渔业方案推向世界,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科研人的开拓创新与世界情怀。
  王印庚,他被业界誉为水产卫士,在2018年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白对虾生态养殖突出贡献十大人物”。面对荣誉,王印庚十分淡然,“未知,才是科学的精髓,所以,我们要继续向前看,继续深耕探索。”或许,正是这份对未知的执着,让他在水产疾病领域越走越远。

  未来的他,将继续保持初心,铁肩扛责,用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中国绿色水产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