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财经报道 >产业经济>正文

河南省新野县城郊乡:又是一年丰收季 袁庄菜农笑开颜

2022-08-29 16:56 来源:《祖国》杂志

  河南省新野县城郊乡袁庄村有十三个小组,1115户,5302人,人均七分地左右,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仅靠几分地过着温饱生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此,三十五岁以下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村里仅剩下老弱病残在家种地。如何提高这些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也过着有尊严的小康生活?对现任村党支部是个严峻的考验。如何发展袁庄经济、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这一重任,摆在了袁庄村支部面前。
  在艰巨任务面前,城郊乡党委书记王培正多次与该县驻袁庄村第一书记皮晨杰、袁庄村党组织书记李子凡协调谋划振兴袁庄经济大计。根据袁庄村实际,多年来种菜效益不错,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以前种菜多而杂、品质差,现在必须认定一种拳头蔬菜产品,才能加大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物质生活,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抓紧、抓实。在该乡党委指导下,乡村领导一直认为,袁庄要突出打造蔬菜茄子这一品牌,在茄子生产上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把种植茄子当做袁庄经济新的增长点,让袁庄这些老弱病残都过上小康日子。
  战略目标确定后,现驻村第一书记、袁庄两委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袁庄村淘汰了500多亩劣质低效菜田,全部改种茄子,茄子面积达到2300多亩,并全部实行中棚覆盖,又新增加茄子大棚32亩。从今年效益看,中棚茄子每亩收入达一万一千,32亩大棚,每亩收入13000多元。全村仅茄子一项收入总产值就达到2500多万元,比去年净增350多万元。
  聚力“一村一品”,要推广茄子嫁接技术。当初有部分人想不通,认为只听说果木嫁接,那有嫩芽菜苗也能嫁接?为了便于群众接受,村干部带头到外地学习嫁接技术,并用身边典型实例教育群众。九组村民曹传立,去年大棚3亩采用野胡茄子苗作为根系,用“六〇六”“强化”优良茄苗为生殖系进行嫁接,亩产达1.3万元。在村干部手把手带领下,又经过典型引导,这一新生事物很快在群众中推广开来。今年,全村两千三百多亩茄子全部采取嫁接技术,通过茄苗嫁接,既使茄苗增加抗灾抗疫能力,又延长茄子生长期一个月左右,每亩可增加产量两成左右。
  聚力“一村一品”,要抓茄秧切割技术。在茄秧生长到七月中旬,由于茄苗衰老,输送养分受到阻碍,茄子品质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可将茄苗离地二十厘米拦腰切断,让其另发新芽,使结果时间延长40天左右,每亩可增加收入两千元。据统计,今年实行此技术,面积达50多亩,明年可扩大三百多亩,这一技术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聚力“一村一品”,村干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村成立以县驻村第一书记皮晨杰、村书记李子凡为组长的十人服务领导小组,每人包干到组,任务到田间地头,指导蔬菜生产。茄子从九月份开始,育根系野胡茄苗,十月份育生殖茄苗,一直到十一月份嫁接,再到大棚放风、升温、施肥、防疫、灌溉、喷花,每一关键管理步骤,都有村干部具体指导。由于加强了服务管理,全村两千多亩茄子,没有一户遭受虫病危害,保证了茄子正常生长。
  聚力“一村一品”,要狠抓销售队伍建设。为着力解决群众卖菜难问题,全村挑选二十多位作风优良,业务熟练,乐于为群众办事的热心人,为群众销售蔬菜。现在这批人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十多个省的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都保持有蔬菜销售业务联系。袁庄蔬菜茄子成了响当当的品牌,旺季每天大小运输车辆一百多辆,参加交易人员多达三千多人,袁庄成了豫西南最大蔬菜集散地,辐射周边八县二十五个乡镇。现在,城郊乡党委正在扩大菜市场面积建设,预计今年十月完工,以满足群众卖菜顺畅的需求。

  目前,袁庄两委班子在聚力“一村一品”,振兴乡村上又作出了长远规划,预计再加大投入,每年新增50座温室大棚,面积约150亩,保证大棚亩产值上升到1.5万元,让品牌优势造福于袁庄村民。(刘振伟 路晓)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