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全民心脏健康,近日,中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马长生教授、候任会长陈义汉院士向北京市新街口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牌“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据悉,中国心脏学会将利用强有力的专家资源,全力支持社区心血管病的预防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这是中国心脏学会北京地区第一批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下一步将会扩展到上海、广州等地,并将这些发达地区的经验传递到中西部地区。”马长生说,必须将心脏专科和社区全科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通心脏专科和社区全科的壁垒,提升社区医疗的综合实力,让更多患者受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事件,降低因房颤所致卒中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心脏学会秘书长张萍教授表示,由国内着名心血管专家马长生教授牵头,陈义汉院士、张健教授等心血管专家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心脏学会,其宗旨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全民心脏健康。未来,学会将在疾病诊治规范化、基层医生培训教育、技术创新与推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引领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专家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房颤,房颤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且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社区房颤卒中治疗的防治要点,就是要重视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尽早干预,在社区及早发现、识别急性脑卒中,积极帮助患者转诊到有条件的大医院就诊。一旦高度怀疑急性脑卒中,全科医生应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同时联系救护车进行转诊,患者康复出院回到社区后,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社会工作者协作,承担起患者的防治责任。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李玉玲、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杨大来、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施燕红等专家表示,房颤卒中管理项目为社区医院搭建了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的新平台,未来将不断完善社区全科医疗在房颤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因素管理方面的临床路径,以及患者对于自我管理的方法的路径,进而为降低社区脑卒中的发生的危险,提升社区房颤的检出率,普及房颤社区用药出血风险监控体系,尝试心律失常及远程大数据管理平台,即“互联网+”心脏疾病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刘映)
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
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清华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海淀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丰台区鑫福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