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佛山市电动自行车注册总量达177万,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第二位,但停放无序、违规行驶、违规充电等现象也随之而来,给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带来隐患。
继去年,市委、市政府将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畅通工程”,今年7月中旬,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成立“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覆盖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停放等全链条,取得明显成效。
严打交通违法 40多天查纠21.9万宗
“停下,你这样骑行不安全!”在岭南大道的交通执勤点,一名市民骑着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拦截,原因是他没有佩戴安全头盔。这显然违反了《佛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有关骑行电动自行车需佩戴头盔的规定。
这一幕只是公安机关严打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的一个缩影。在全市27个“文明路口”示范点交通路口,每逢早晚高峰时段,全市公安机关每日投入1000多名警辅力量,联合交通志愿者,对路口交通秩序严管严控,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电动自行车载人、无牌上路、不走非机动车、闯红灯道等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全市设置110个摩电宣传教育点,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推行教育劝导“五选一”,并配备视频播放设备,交通违法行为人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让其直观感受交通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7月以来,全市共查纠各类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21.9万宗。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为实现全链条整治,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联合举行佛山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约谈会,并对禅城区骑电、美团两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一车一牌,优化智能技术,规范驾驶人自觉佩戴头盔。而市市场监管局也联合公安、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主体1087家,与销售主体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存在问题的电动自行车销售主体立案43宗。
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专用道超1000公里
“自从有了专用道,骑行安全了许多。”市民罗女士每日骑行上下班,对禅城区同济路新建成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赞不绝口。她说,以前骑车外出,不仅要和行人抢道,有时还要与汽车抢道,非常危险。
城市“畅通工程”明确提出要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1500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1046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建设。这些专用道用醒目的绿色涂装,与机动车道区分开来,部分路段还用分隔栏等进行物理隔离,非机动车骑行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等方面明显提升。据统计,今年以来,佛山市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下降20.6%。
据了解,市交通运输局在牵头各区组织技术人员挖掘道路资源的同时,还抽取重要点段共97.44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大小问题建立清单和整改意见,下发各区责任单位限时落实整改。
而在规范整治停放秩序方面,市城管执法局组织补划、加划非机动车停放点位6505个,目前全市划设非机动车停放点位24405个。同时,结合市民出行高峰时段,全市加大路面共享电动自行车静态管理的巡查力度,对人流密集的点位实施“定人定岗”,分时段合理地投入执法人员,督促各运营企业调运车辆15.7万辆次,提高市容秩序管理实效。
全链条管理 实现一车一牌安全充电
早在2020年,佛山市就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工作,实行“一证一牌”,改变了以往电动自行车没有牌证管理的无序状况,理顺了源头管理工作。为做好登记注册工作,佛山市在电动自行车销售商铺推行“带牌销售”模式,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即完成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免去了跑登记注册网点的路途。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在联合检查行动发现,有“带牌销售”商铺违规销售拼装、擅自改装、篡改控制器的问题,目前已有6家存在上述问题的商铺被取消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的资格。
强化源头管理之余,规范末端环节的安全充电也很重要。佛山市正不断推广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督促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同时,严肃整治电动自行车“入梯上楼”充电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部分住宅小区的电梯轿厢已加装报警器,在楼栋入口前安装电动自行车识别系,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相关区域即发出报警,劝阻电动自行车上楼。另有个别小区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方面也有创新探索,譬如南海区灯湖领秀小区不仅将电动自行车“请下楼”,还“送出小区”。经该小区业主表决支持,在楼盘四周设置了6个停车区共计384个停车位,将电动自行车“送出小区”。(耿兴徐 陈敏杰)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