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生鲜配送行业红极一时、备受追捧,而今却似乎没有那么风光。近日,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遣散部分员工、无法正常运营的消息频见报端。
记者从该电商平台用户处了解到,每日优鲜暂停运营导致部分用户余额无法正常使用。
资本投资炙手可热
运营成本较大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是每日优鲜深度客户,得知平台部分业务关闭并遣散员工的消息后登录手机软件下单,但极速达与次日达业务均显示无法配送。也有用户反馈下单成功后迟迟不发货。另有每日优鲜客户表示,曾经由于长时间未在该平台下单,导致频繁收到客服电话询问消费意愿,客服还表示会以发放优惠券形式刺激老客户再次下单,这一现象或许能看出每日优鲜经营不善与资金链问题早有预兆。
据了解,生鲜蔬果配送电商每日优鲜自成立至上市前共获12轮融资,累计155.8亿元,如今已经用完。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平台主打城市社区覆盖运营,通过手机下单送货上门,为用户提供“几小时内送货上门”极速达冷链配送服务。该经营理念吸引前期资本巨额投资,2018年每日优鲜D轮融资达4.5亿美元,2020年底收获青岛国信与青岛市政府创投引导基金2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另有许多知名资本参与融资,如联想集团、华创资本、保利资本、时代资本等国际资本和专业创投机构。据悉,2022年7月14日,每日优鲜宣布接受山东东辉集团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获2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但这笔救命钱并未交割。
资本投资悉数烧完,运营模式空耗成本。据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达9.74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2022年7月28日,每日优鲜至美股收盘时股价暴跌41.67%,以0.14美元每股收盘,总市值3296万美元,约合2.2亿元人民币。
前置仓模式利弊均有
生鲜电商探索前行
曾有人称,前置仓模式为每日优鲜经营一大亮点,前置仓旨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便捷周边地区商品配送。前置仓模式解决生鲜产品行业高损耗、高配送成本问题,也因满足消费者下单直达要求而备受青睐。
每日优鲜于2021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场,成为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截至2021年3月31日,招股书记录每日优鲜在16个城市已建立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人,以28%的市场份额占据北方市场首位。
业内人士指出,随之而来的大量前置仓落地导致运营成本高、资产消耗大等问题暴露,由于生鲜产品保质期效短、上下游流通链条长,导致货品积压严重,营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统计,每日优鲜2018至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
从事生鲜电商业内人士曾指出前置仓三点主要短板:客单价低、损耗率持高、毛利率难保证,并表示前置仓不是生鲜电商未来的终极形态,每日优鲜前置仓模式,没有巨额资本支撑不了运营。
京东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每日优鲜这件事确实比较突然,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其实生鲜电商这一领域确实很难做,看不清行业发展方向。于京东而言,涉及社区生鲜及团购的京东到家、京喜拼拼等还在摸索经营。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鲜产业成本高、损耗大,整个行业正处于资本消耗阶段,是个“烧钱”的行业,行业前景广阔,但只有大企业和大资本玩得起,小企业或难以维系经营。
线上线下结合
进行数字化探索
据统计,2021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近年来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叮咚买菜、京东生鲜、盒马优选等,消费者对生鲜电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和认可。
《2021年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市场模式主要分为前置仓、到家+到店、社区拼团等。记者采访物美旗下多点DMALL平台时,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个平台不同于纯粹的生鲜电商平台,而是实体店与线上结合的店仓一体化模式。
朱丹蓬分析说,线上销售依托线下店的货源,确实有利于快消类行业的运营和发展,也势必是该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行之路。前置仓仅面对线上客户,消耗运营成本较大。而店仓一体化使线上线下销售互相推动,大大降低成本,但这种模式更适用于规模较小的运营,不适用大规模运作。
生鲜电商平台在数字化运营能力方面仍在探索阶段,各平台实践探索“数字化”模式选择、选品采购、物流与销售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朱丹蓬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强调,生鲜电商以社区为单位,以用户数覆盖为宗旨,稳扎稳打地运营基本可以达到盈亏平衡。但如果过度追求品牌化、规模化、资本化,运营过程势必遇到很多困难。生鲜电商回归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相比于以资本为导向会使整个行业更加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