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是要说,广大的农村家里大锅下的灶火,大锅下的烟火,是支撑每一家庭的饮食支柱,也是千百年来凝聚着人们的温情。清晨家家都点着灶火柴草,柴草在灶膛里噼噼啪啪得响,它散发着淡淡柴草的清香,房顶的烟囱袅袅炊烟,喷吐着白色的浓烟,一缕缕炊烟往上冒,飞向蓝蓝的天。站在北山上一看呀!村里烟雾缭绕,南河水的白浪有一尺半,河边水草茂盛随风起伏。河堤北岸杨柳依依,河堤南岸桃花盛开。再往远看,就看见怀柔水库一潭清泉。四周是青山和百花园,中间是绿水好美啊! 冬天下午太阳还没落山,我就点起灶膛里的火,蒸一锅红薯,热气腾腾的红薯熟了,一揭锅好香呀!晚饭的主食有了,再做一点蚂蚁蛋汤,吃一点老咸菜,就是一顿美好的晚餐。饭有了炕也热了,一家人睡在热乎乎的热炕头上,夜里进入甜甜的梦乡。 有一天两个表叔来了,妈妈点着柴火,燃起红绸子般的火苗,给亲戚烙饼摊鸡蛋,蒜蓉炒豆腐,粉条炖猪肉,肉炒白菜。爸爸和叔叔们坐上热炕头上,饭桌放在炕上,他们喝着小酒聊着家常,品尝妈妈做的饭菜香。大叔说大哥呀!你找嫂子是找对啦!你看这烙饼有多少层啊!那这鸡蛋摊得多嫩呀!你这一辈子得吃多少好吃的呀!爸爸笑着说,还有拿手的那。他们几个边吃边聊慢慢拉着家常。几灶柴火烧起得烟火,给了多少亲情友情的延续。 烟火还要说,咱农家的三开炉子吧!开始是烧煤球,后来也烧起蜂窝煤。做一些简单的饭还烧开水,每天都给邻居烧几壶开水。晚上一家人坐在炉火旁聊着家常。在炉火上边烤着红薯,还有时放炉子盖上边几个花生,也有时在炉子盖上面放一些黄豆,烤熟和红薯一块吃,黄豆的豆香,花生浓香,再加上红薯的甜香味道,吃到嘴里好香呀!满屋的香味扑面而来,家人在香味中边吃边聊吧! 烟火还要说学校教室里的炉子,我们的教室大约有三间房那么大,有四十多学生吧!那时冬天很冷呀!教室的炉子只能是我们本村的学生去点着,天还没亮我们就早早去学校,把炉子点着。等到上课铃声响了,炉子的火苗已经半尺高啦!炉子为学生和老师取暖,给学生做一点开水,中午为外村的学生热一些干粮。他们有带红薯的,有带玉米面贴饼子的,都在炉子上面烤,还有带烙饼是很少的。他们中午喝一点开水,吃着炉子上面烤着干粮,再吃一点老咸菜。这就是我们同学,中午的舌尖交响曲吧!那暖融融炉子的烟火,温暖了老师和同学的心。 无论是学校炉子半尺高的火苗子,还是浓浓的同学情,都洋溢着烟火和人的感情。三开炉子的烟火,也温暖的乡情和幸福美满的家。大锅下灶火红绸般火苗子,给过年也增添热闹和繁忙,那时候过年时,一过腊月二十三,大锅灶火就更忙啦!蒸豆包蒸年糕,炸豆腐炸丸子,煮猪头酱肘子。那几天满院子,和堂屋内都是香喷喷的味道。灶火里柴火熊熊燃烧,烧的炕呀可烫啦!和那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红薯,都情系着烟火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吧!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