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萍初学《勤礼碑》,先后临习过王羲之、钟繇、杨凝式、何绍基等,尤对《韭花帖》研习最勤。她根据自己理性化的艺术主张,运用诸如用笔、结体等技法要素,吸收各家的艺术风格,不是锱铢必较式地照搬照挪、亦步亦趋,而是遗貌取神、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综合众家所长,日益形成了自己的书法审美观念,她将王右军的遒媚劲健、烟菲露结的风神,颜鲁公朴厚端庄、雄浑肃穆的风骨和五代杨凝式萧散有致、恣肆纵逸的风采融为一体,了无痕迹地探析诸多书家的精神之髓,她能调节心神笃定于书法,正如蔡邕的《笔论》所述:“…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能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显然,这种因对书法以君子修行的虔诚禅定态度,自然而滋生的对传统书法的思考再创作,正是赵红萍实现个性化书法的原因所在。赵红萍的书法根植于她聪慧的心智与勤奋的实践,勇敢地穿行于书法艺术世界的崇山峻岭,从郁郁葱葱的烂漫里悠然走过,品味字里行间节律之美,谱写和谐的书法乐章,并以她细、柔、韧的天性,缔结了母性的纯洁、清芬和博大,让浮躁的现实世界在清香的笔墨间沉静而温柔、美丽。
红萍骨子里与书法的亲近,以通达世事的智慧解读书法意象中“阵云”、“枯藤”、“犀角”意涵,理解有个体生命体悟的深度,也逐渐构筑化万物于胸襟的书法意象的审美态度。书法之态,在于对世间万物生命动势与状态的意会,结字的形态和书体风格,无不是书者糅合书法之法度而又超然于规则之外的意会。这种对书法的深刻理解,经她笔下自如地演绎呈现,布局经营不急不躁,书写行笔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红萍说,她以文化为血脉,以书画养性情,以笔墨求与不同书家之道的 “神会”,营造不失书法文化形态,又具有艺术人文情怀的书法清雅世界。
【赵红萍简介及书评】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