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环境能源 >环境治理>正文

勃利县随意焚烧医疗废物,为何不按规定处理?

2017-08-30 09:49 来源:祖国网

【记者/阴振兴】  2016年,按照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该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而位于七台河市辖下的勃利县对医疗服务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经营情况却遭到了公众的质疑。近日群众举报:勃利县人民医院,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不按规定运送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而是将医疗废物运往垃圾填埋场焚烧。



医疗废物焚烧形成人为“污染源”

在勃利县殡仪馆左侧,与勃利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储配站一墙之隔的农田里,被人为制造出一片垃圾污染源。

记者多日实地采访发现,从早上6点起专职的生活垃圾环卫车、居民自用的运送垃圾车,医疗废物运输车所运送的垃圾废物都被汇集于此、相互混合,造成严重的空气、土壤、地下水污染。这一令人作呕的场景被一片片玉米地所环绕,因没有做任何环境保护措施,对周边农作物的污染尤为严重。

医疗废物来源于勃利县人民医院与中医院

医疗废物主要来自于两家公立医院。一家是勃利县人民医院,另一家是勃利县中医院。

勃利县人民医院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在次日早上5点多由一位老大爷负责从门诊楼及住院楼的各个科室进行收集,然后放置位于医院东北脚一侧的简易医疗废物储存房内。

勃利县中医院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由门卫负责收集,均在下午15点由一辆专门负责运送的皮卡车,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勃利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储存房内存放。

统一存放于勃利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废物,两天一次由勃利县环卫处的一辆货车,在早上6点钟将医疗废物由勃利县人民医院运送至勃利县殡仪馆左侧(勃利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储配站后)的垃圾填埋场焚烧。

垃圾填埋场本身就是没有手续的临时场所

资料显示:一个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必须配备临时堆存、分检破碎、减容减量处理、稳定化养护等预处理设施,在选址、设计、入场、排水、防渗、防腐蚀、运行、封场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标准,防止渗漏等二次污染。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根据《勃利县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的文件显示,焚烧医疗垃圾的地点应为勃利县垃圾处理厂。但实际的倾倒地点却是位于勃利县殡仪馆一侧的垃圾处理点。“勃利县垃圾处理厂处理的是生活垃圾,不能(与医疗垃圾)混同在一起。”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经环保局工作人员证实,位于勃利县殡仪馆一侧的垃圾处理点并没有环评立项及竣工验收批复文件。在此处倾倒的不仅有医疗废物,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此处医疗废物倾倒点与方案中规定的勃利县垃圾处理厂相比,污染更为严重。

采访中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处理厂在东面,那个只能进生活垃圾不能进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是单独处理,医疗垃圾规定在市里(处理)。火葬场旁边的垃圾处理厂不是(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勃利县垃圾处理厂。这个焚烧医疗垃圾的处理点是他们自己找的,没有环评竣工验收报告和批复”。

一个没有经过立项、环境评价、环评批复、竣工验收的垃圾填埋场,混合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废物,成为了一个人造的垃圾污染源。



七台河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资质不全”被质疑

在采访中,勃利县人民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勃利县现在这个情况,没有一个统一的垃圾处理厂,现在政府也在协调。前几年也是一直在市里头的垃圾处理厂,统一由他们来收。市里面收了一段时间,运营成本可能跟不上,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就停了。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住了。

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七台河市现在这个(七台河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资质都没有,没正式批文下来就投产,我们也建议卫生局和他们沟通。后来又请示了市里,但好像少一个什么证,就投产不了。正常情况下,是市里面来收,但是市里面没完善,差什么证,完了市里面说你们自行解决吧。

勃利县198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垃圾去向何方?

公开信息显示:勃利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 1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民营医院2家,医院门诊部3家,个体诊所27家,农村卫生所(室)152家。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病区(科)。

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勃利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医疗废物在一个临时垃圾填埋场焚烧外,其他19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垃圾去向仍未得到官方回复。    

如何处理医疗废物须审慎决策

医疗废物,不仅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病毒、放射性物质以及较多的化学毒物等,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病毒性和腐蚀性。对医疗废物的疏忽管理、处置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造成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而且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关于医疗废物的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明文规定,在历年的执法检查中,涉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都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同属打击专项行动之列。

2015年8月9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始实施,其核心就是一个‘严’字。《办法》中规定了终身追责,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追责,决不允许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

为何勃利县的医疗废物乱象能一直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