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发布:纸质阅读在回潮
在8月3日举行的2017上海书展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了《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7)》。从这份每年在书展前发布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民阅读的细微变化和阅读现状。
阅读态度:超八成人认为阅读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不少人忧虑“阅读”是否不再重要,而报告显示,绝大多数选择者以积极、进取、正面的态度回应了阅读对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根据样本数据,前两位分别为“非常重要”(50.72%)和“比较重要”(35.43%),以下依次为“一般”“说不清”“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和“不详”。正面评价的选择总比例为86.15%,是2012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而负面评价的选择比前两年有所下降。女性认为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相对于工作、研究学习需求类的读书目的,“提升修养”这一选项的比例从去年的第五位提升至了第二位。
阅读形式:近半数人首选纸质读物
在阅读形式上,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在连续三年上升后,首次出现明显下降。今年首选“传统(纸质)阅读”的比例(46.62%)依然高出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21.43%),两者差距扩大为25.19个百分点,这是该差距连续两年缩小以后的首次反弹。
在阅读效果上,“纸质读物”获得更多人认可。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58.55%,比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13.45%高出45.1个百分点。从2014年至今,两者的差距始终维持在百分之四十上下,但今年的45.10%为最大。
阅读时间:女性更偏爱纸书
在阅读时间上,纸质阅读时间在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反弹。和男性相比,女性更爱看纸书。女性在“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选项上的比例要比男性高出5.25个百分点。“纸质阅读>数字阅读”(45.10%)在连续下降两年后提高了3.17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纸质阅读”(34.13)下降了7.16个百分点。今年“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百分比的上升和“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百分比的较大幅度下降,是这六年中两者差距较大的一次,反映出最近一年纸质阅读的回潮。
数字阅读:手机是首选工具
不过,数字阅读几乎全民参与,手机是首选数字阅读工具。自2013年至今,“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一直是数字阅读最常用的四大工具。“手机”在今年调查中的占比高达43.59%。
此外根据调查,上海市民平均阅读量是6.64本。“1-3本”(34.00%)、“4-6本”(21.75%)、“20本以上”(11.48%)、“7-9本”(10.54%),这是对于过去一年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不包括期刊和教科书)问题前四位的答案。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上海市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仍然处于前列的水平。(记者 徐明徽)
(实习编辑: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