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政策解读:高技能人才职称怎么评?评定标准怎么定?

2021-01-27 14:46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允许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领域职称评选。
  高技能人才职称怎么评?评定标准怎么定?评职称对高技能人才有何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已有1826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
  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长期以来,企业对“蓝领”和“白领”执行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前者按照五级技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后者沿用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二者互不相通。
  “对一线工人来说,获得高级技师的职称资格后,几乎就触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要想评工程师,势必要涉及身份、学历、论文等多种多样的限制。”酒钢集团一线技术工人杜均说。
  转折发生在2018年11月,人社部印发意见,支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并在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13个省份开展了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试点。
  杜均正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的他,在2019年12月底获得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成为甘肃省首位“工人教授”。“获评‘教授级高工’,这是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激励。”杜均依旧坚守一线,在酒钢7号高炉大修项目现场指导百余名焊工操作。
  “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826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在试点过程中,各地陆续反映,仅在工程领域贯通,受益面较窄,而且参评职称的渠道还不够通畅,企业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社部总结试点经验,此次印发《意见》,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为了让更多高技能人才参评,《意见》扩大了贯通领域。《意见》提出,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艺术、体育、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对于新兴职业、新兴领域,各地区、各部门也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贯通办法,明确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专业对应关系。
  淡化学历基础,注重技能贡献
  “从试点情况看,高技能人才职业贯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待打通,执行中遇到政策‘卡壳’落地难的情况。”2020年两会,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公司发动机装调工鹿新弟在提案里说。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调研中发现,学历是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的主要障碍,不少高技能人才面临评不上的困境。
  《意见》明确,不将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均可参加职称评审。也就是说,高技能人才取得职业资格,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即可申报职称评审。
  “我们还特别强调,不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对高技能人才单独分组、单独评审。”该负责人说。
  门槛降低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本身就竞争激烈,高技能人才评得上吗?
  “在职称评定中,两类人才保持大体平衡,并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在淡化学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贡献。”该负责人说。
  《意见》提出,要建立绿色通道,让高技能领军人才“评得快”。对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绝招、绝技、绝活,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采取特殊评价办法,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担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或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不需要逐级晋升。
  杜均能成为“工人教授”,得益于甘肃省推出的绿色通道。没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杜均按照规定,直接申报正高级工程师。为此,甘肃省人社厅组织了由6名专家组成的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组,进行了严格的答辩和评审。
  当然,贯通是双向的。符合职业技能评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可按规定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并可免于理论知识考试。
  推动职称与待遇、晋升通道紧密相连
  杜均、鹿新弟认为,高技能人才评职称的意义在于给年轻工人看得见的发展途径,让他们更有奔头。
  “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顺应了人才融合发展的趋势,搭建企业人才成长‘立交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评上职称,对于技能人才的发展来说只是其中一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国君认为,更重要的是将职称与福利待遇、晋升通道紧密相连,并形成完备体系,才能真正发挥职称的作用。
  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技能人才能牵头搞科研。企业将产业工人纳入科研立项范围,在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质量攻关等奖项中,专门设置了“产业工人组”序列。仅2020年,由产业工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就有5项,参与项目超过100项。

  从技术工人到“工人教授”,不仅是对大国工匠的肯定与认可,也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和用人导向,对所有一线工人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效应。赵国君表示,要持续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  李令佳)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