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转弯,请行人注意!”21日,在浙江桐乡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场馆前,一辆可爱的蓝色小巴载着乘客平稳行驶。这是一辆无人驾驶车,没有驾驶舱,能“听”着指令接送乘客,遇到行人还知道避让。小巴名叫“蓝胖胖”,未来它将被用于接送来乌镇的游客。 11月2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乌镇召开。从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重要引擎,互联网“黑科技”已嵌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智慧云棚内,一个个机器人穿梭不息,忙着运输刚采下来的农产品。半空中,轨道机器人整日巡视监测,发现病变植物就拍照传回。云棚系统数据方舱的大屏幕上跳动着一串串数据,气候、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一目了然。“我们这个试验场,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将关键要素数据全部‘上云’,实现种植、追溯等全流程自动化,用‘智慧’带来更安全的农产品!”谭家湾遗址公园运营管理(桐乡乌镇)有限公司副总裁韩震介绍。 一根水管伸进水面轻轻一吸,一分钟后,电脑屏幕上就出现水质监测结果——金华市浦江县的这辆水质走航监测车,外表跟普通车辆无异,内部安装了流动注射仪,内含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水质指标模块,能对河流、湖库水质做“实时CT”。遇到污染,能快速绘制出流域水污染画像,准确锁定污染源。“传统监测需要人工取样,再送实验室检测,等结果出来,污染源头可能已经扩散甚至消失,现在污染源无处遁形。”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党组书记黄海感慨,“护好一湾清水,离不开高科技!”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类脑计算机,外表看起来就是一个大机柜,里面却有大乾坤:这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能指挥多个机器人模拟协同抗洪,也能“意念”打字输入。操作员给计算机演唱一句歌词,它还能“回想”,唱出后续的歌词。 互联网基因的植入,让传统产业更快转型。在化纤龙头企业新凤鸣集团长丝生产车间里,机器人在每个工位前来回移动。空中,直径7微米的细丝,以每秒60米的速度从高处“飘落”,72根细丝再拧成一股长丝,长丝再以每秒60米的速度盘成一盘盘丝饼。“每根细丝只有头发的1/10粗,高速运动中出现飘丝、飘杂,一股长丝有73根,另一股有71根,就形成次品。过去,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只能靠工人拿手电筒仔细检查。”新凤鸣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朱云强介绍,现在借助5G网络,机器人“看”到并拍下视频实时传输,工人迅速处理,解决了困扰化纤行业几十年的飘丝和飘杂难题,为企业每年增加超过千万元的利润。 浙江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03年启动“数字浙江”建设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应用,产品迭代、模式创新、新场景应用开发不断加快,创新推动日益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创2019年以来新高,对浙江工业增长贡献率逾六成。(记者顾春)《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3日 10 版)
(责任编辑 李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