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华夏鉴赏>正文

画家刘天明:勤察精思,静守一片净土

2020-08-18 17:22 来源:《祖国》杂志


刘天明,北京牡丹斋斋主,笔名醉石,生于牡丹之乡——河南洛阳古城,毕业于西安美院,受益于石鲁、刘文西、白雪石、刘勃舒等。《中国美术家》杂志、《中外新人物》杂志美术编辑,中国河洛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华漕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画圣吴道子艺术馆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天明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以牡丹为友,勤察精思,勇于探索,潜心研悟,在向大师学习的同时,强化师法自然,几十年如一日,求取牡丹之精神风度。他笔下的牡丹,枝叶苍劲而润厚,花簇娇艳而不失雄浑蓬勃之气。

富贵满堂:68cm×138cm


紫气东来:90cm×95cm

中国古代花鸟画相比人物画、山水画是一个晚熟的画科。它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自唐朝以来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经五代、宋代的大发展时期而渐趋成熟。然而,以水墨写意花鸟为主要艺术表现特征和审美追求,则是花鸟画走向发展高峰期的标志。这是明、清以及近、现代的事。明徐谓、八大山人、吴昌硕;近现代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诸大家为其主要代表人物。

刘天明深悟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发展的脉络,熟悉写意花鸟画发展的空间,他怀师古之情,追慕先师之意,研究徐谓、八大山人、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等诸家之要法,得其艺术精神之要谛,以自我天资与绘画才情在写意花鸟画的天地间勤奋地创作、探索。此识、此情、此行可赏也。

王者神韵:138cm×68cm

今人研究传统写意花鸟画,应寻其正道门径并以开阔的胸襟,传承传统与突破传统。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以极大的勇气打进去,更以极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对从事其他绘画艺术者也有很大的启发。刘天明正是凭着这种勇气在继承传统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古人窠臼,创新立异,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写意花鸟贵在“写意”二字。古人云:“画心也,心画也。”“心画”是“写意”旨之所在,得其“写意”与“心画”须见笔、见墨,更见心。近年来,刘天明力求在写意方面有所突破,他笔下的牡丹,虽然尺幅大小不一,墨彩选取各异,但用笔大胆,别开生面。谋篇立意,驾驭的准确度姑且不说,仅以能浓、淡、干湿、疏密聚散等表现手法和色彩的表现力,协调的构成花、叶的反差性对比,就是高明于他人独到之处。在对物像的表现上,刘天明不刻意地去对牡丹花瓣株做写实性的具体交代,而是着眼于画面总体神韵和精神的表现。他笔下的牡丹骨劲、神劲、韵劲、苍劲有内涵之。牡丹人画最无富贵之气,去媚、去俗方能写出牡丹真正的精神,比如刘天明的水墨牡丹,用笔大胆奔放、中西结合,一改牡丹娇柔妩媚,而变得强壮有力。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牡丹的枝株构成及生长常态,这些具体的时空概念,给人一种理想美的享受,使观画者可以从酣畅淋漓的水墨色彩与渲染中,感悟出画家画前力术浑然一体的严谨构思和画成后自然形成的“满纸飞动”的精妙效果。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文化生态诸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刘天明能淡泊名利,静守这片净土,这正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执著与尊严。相信刘天明以此为开端,在艺术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世人。他的艺术道路会走得更高、更远。(文/左之)


(责任编辑:王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