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洪灾过后,横江两岸多处淤泥沉积,部分河段枯枝杂草、塑料袋等垃圾遍地;短短几天后,数十公里长的横江清洁依旧、美丽如初,这一切得益于休宁县“河长制”的推行与落实。

今年受“7·7”洪涝灾害影响,休宁县部分乡镇农房、农田、基础设施、工矿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遭受损失,但同样遭受重创的还有流淌在休宁大地的各条河道。洪灾过后,流经县城的横江河道及沿岸淤泥淤积,塑料袋、生活废弃物以及一些漂浮物挂满河道两侧的树枝或灌木上,让原本景美水美横江两岸满目疮痍。 “灾后的横江公园的确环境破坏较大,这些天,县里的城管执法队员天天来清理,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帮助清理,垃圾清理得挺彻底。”7月20日,看到公园附近的河道两岸能够这么快就清理干净,看着志愿者们挥汗如雨,家住横江公园附近的居民汪玉芳有点感慨。

让当地群众感到“快”的正是河长制常态化治理作用的发挥。“7·7”洪涝灾害以来,休宁县县、乡、村三级河长迅速落实河道的清理整治工作,统筹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打捞、护岸及景观修复等各项工作,改变以往无人愿管、“多头治水”的不足。“原来洪水肆虐后的河道没有部门牵头治理,一些基础设施的损坏也只能通过后期水务部门一些项目来修复,推行河长制后,各个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河道的治理也更加顺畅了。”在横江上游带头清理河道的齐云山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张文兴说道。 为全力保护好新安江源头水,今年上半年以来,休宁县全力推动落实河长制,切实加强河湖水质保护,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探索建立了水质监测预警与河湖长问题排查联动机制,推进水环境问题快速排查、快速发现、快速整治。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及养殖和种植业污染防治,完善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作,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 完成了2100户户厕改造任务,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改善和修复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投放鱼苗鱼种200万尾以上,全县禁渔面积达6万亩以上。 “今年,我们加快了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河长应用手机APP巡河率,目前巡河1855人次,发现问题14次,已经解决12起。”休宁县河长办负责人方文东介绍,面对洪灾的影响,今年还加大资金投入到河道清理整治中,争取尽早全面恢复新安江源头“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休宁风景。另外,从环保部门的各个断面监测数据来看,今年来,新安江源头各条干、支流水质总体上达到或优于Ⅲ类,部分支流常年保持Ⅱ类以上,且逐年向好,真正让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以“河长制”实现了“河常治”,有效守护了新安源头绿色美好家园。(程东建 谢源 黄俊军 谷庆江)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