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 >社会与法>正文

靠假酒走向了一条“发家致富”的不归路

2020-06-05 13:29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记者耿兴徐 通讯员孟广军 李文丽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社交应酬,大家都少不了喝酒助兴。特殊时期,和几位老友“云干杯”,隔空互动畅饮,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小张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店铺买了一瓶轩尼诗和一瓶马爹利洋酒,价格低于市场价,本来他还为自己低价买到好酒而高兴,谁知收到货后小张发现这两瓶酒存在包装低劣,封口不平、不圆滑等问题。“难怪这么便宜,可能买到了假酒”,小张心里嘀咕,一想到这他立刻向警方报案......

那么这两瓶假酒究竟从何而来呢?

老潘和老蒋为牟取暴利,20181月份起,他们在广州租了间民房作为加工场所,购买设备,招募员工,购进原料酒、包装等材料,靠着勾兑假冒洋酒走向了一条“发家致富”的不归之路。别看加工场所简陋、原料低劣、设备简单,背后却有着一个成熟的造假团队,他们分工明确,操作有序,好似一条生产流水线。

“刘姐”夫妇从各大酒店、大排档回收洋酒瓶子及包装,小刘进行打码、制作封口、贴防伪二维码等工序,小志提供国产低端白酒作为基酒,老潘、老蒋及小胡勾兑调制后装入瓶中。通过一系列加工改造后,这些低价原料酒摇身一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高端名牌洋酒”!

最后,小朱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通过网店、零售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一些酒吧和商行买进加价后又供货给各大娱乐场所或零售,谋取高额利润。

该团伙合计销售金额近400万元,日前,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对犯罪嫌疑人潘某、蒋某等6人提起公诉;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犯罪嫌疑人朱某提起公诉。

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不法分子企图制售洋酒牟利,形成完整的假酒制售链,真酒瓶低价回收后,灌入勾兑的劣质酒,重新封装,混入市场后在外形上以假乱真,就连条形码、防伪标签也是一应俱全,这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云里雾里,最终上当受骗。

制售假酒不仅触犯法律,而且扰乱市场,损害权利人、消费者权益,任何企图以这种违法的手段谋取利益的人,最终都难逃法网。造假贩假,我们坚决抵制!(稿件来源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